1924年冬天 ,天津租界内一座青砖灰瓦的宅子里 ,8个男人围坐在一起。照相机咔嚓一声 ,就把这个瞬间定格下来了。多年以后 ,当人们翻看这张泛黄的老照片时 ,总会疑惑 ,为什么照片里只有一个人穿着军装 ,为什么张作霖和冯玉祥这两位实权大佬只能坐在旁边 ,而中间C位坐着的那个老人到底是谁。
照片里那个留着小胡子、手拿文明棍、一身戎装的男人 ,就是张作霖。此时的他刚刚打赢第二次直奉战争 ,势力达到了巅峰。东北三省是他的地盘 ,北京政权也被他控制 ,还趁着胜利南下占领了山东、江浙、上海等地。可以说 ,整个北方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了。
11月17日这天 ,他们聚在段祺瑞家 ,讨论的是战后北洋政府的新格局。
坐在张作霖旁边那个身材魁梧的人叫冯玉祥。你要说这场战争谁的功劳最大 ,那肯定非他莫属。就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 ,冯玉祥突然发动了北京政变 ,把大总统曹锟给囚禁起来 ,赶走了吴佩孚 ,直接控制了北京城。这么一搞 ,直系军阀的阵脚全乱了 ,张作霖才能顺利拿下胜利。所以在这张照片里 ,冯玉祥是当之无愧的第二号实权人物。
照片最左边那个人 ,名字叫梁鸿志。这个人是段祺瑞皖系的幕僚 ,当过北洋政府秘书长。当年他跟着段祺瑞混 ,也算是呼风唤雨过。但谁能想到 ,这个人后来会成为臭名昭著的汉奸呢。抗战爆发后 ,梁鸿志主动投靠日本人 ,在南京成立了傀儡政权维新政府 ,当上了行政院长。他这一辈子做的坏事数都数不清 ,抗战胜利后被抓起来 ,1946年在上海提篮桥监狱被枪毙。
坐在照片右侧最边上的是张树元 ,段祺瑞皖系的将领 ,当过山东督军。
张树元旁边那个戴着礼帽的人 ,就是杨宇霆。他是奉系军阀的参谋长 ,张作霖的智囊。这个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回国后一路升迁 ,成了张作霖最信任的人。杨宇霆这个人很有才干 ,帮张作霖建立了东北海军 ,督办奉天兵工厂 ,修筑战备公路 ,制定田赋制度 ,可以说东北能发展成那个样子 ,杨宇霆功不可没。但他这个人有个毛病 ,就是太骄傲了 ,总觉得自己了不起。1929年的时候 ,他被张学良给枪毙在帅府的老虎厅里。后来很多人都说 ,要是杨宇霆不死 ,九一八事变可能不会发生 ,东北也不至于丢得那么快。
杨宇霆旁边那个双手垂膝、正襟危坐的人叫卢永祥 ,当过浙江督军。说起这个人 ,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 ,但要说他儿子卢小嘉和黄金荣、杜月笙的那些事 ,那可就热闹了。卢小嘉当年在上海滩横着走 ,有一次在共舞台听戏 ,给黄金荣捧的角儿露兰春喝倒彩 ,被黄金荣的人打了一顿。第二天卢小嘉就让淞沪护军使何丰林把黄金荣给绑了 ,关在地牢里。杜月笙花了好几百万才把黄金荣捞出来。这事在上海滩闹得沸沸扬扬 ,黄金荣的面子算是丢尽了。
照片里还有一个人 ,站在后面 ,孤零零的。这个人叫吴光新 ,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当过北洋政府陆军总长。他还有另一个身份 ,吴佩孚的小舅子。照片上他站在后排 ,想来是不敢在姐夫面前造次吧。
说到这儿 ,你可能要问了 ,那坐在中间C位的老人到底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段祺瑞。他是袁世凯手下北洋三杰之一 ,人称北洋之虎。论身份 ,论地位 ,在这8个人里头 ,段祺瑞确实是独一档的存在。
段祺瑞这个人不简单。1865年出生在安徽合肥 ,家里穷得叮当响。14岁那年 ,他爷爷段佩在江苏宿迁的军营里病死了 ,段祺瑞失去了靠山 ,只能回老家种地。但这个人不甘心当农民 ,17岁那年 ,他带着一块大洋 ,走了两千多里路 ,到威海投奔族叔段从德。后来李鸿章在天津办武备学堂 ,段祺瑞考进了炮科第一期。他这个人脑子好使 ,学习刻苦 ,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有一次 ,学校从德国买来一门炮 ,瞄准器坏了 ,没人会修。段祺瑞研究了一番 ,不仅把它修好了 ,还画出了图纸。这下把李鸿章给惊着了。
1887年 ,段祺瑞毕业后被派到旅顺监修炮台。两年后 ,清政府要选5个人去德国学军事 ,李鸿章看着名单上的5个人 ,大笔一挥 ,把段祺瑞的名字写在了最前面。段祺瑞在德国学了两年 ,回国后到威海随营武备学堂当教官。1895年 ,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 ,相中了段祺瑞 ,让他负责训练炮兵。段祺瑞也就成了中国最早的炮兵司令。
袁世凯对段祺瑞那是真好。段祺瑞家里穷 ,袁世凯出钱给他办婚宴。后来段祺瑞的发妻去世了 ,袁世凯又把自己的干女儿介绍给他。有了袁世凯的支持 ,段祺瑞一路青云直上 ,跟王士珍、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段祺瑞被袁世凯派去讨伐革命军。但段祺瑞在德国留过学 ,见识过西方的民主共和 ,心里明白中国的落后就是因为封建专制。所以他表面上打仗 ,暗地里却跟革命军谈判 ,还接连给清廷发电报 ,说共和思想已经深入将士之心 ,要是压制的话 ,马上就会暴动。1912年1月26日 ,段祺瑞联合46名握有重兵的将领 ,一起给清廷发电报 ,要求立定共和政体。没过多久 ,隆裕太后就宣布清帝退位了。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 ,段祺瑞被任命为陆军总长 ,这一干就是7届。1915年 ,袁世凯想当皇帝 ,段祺瑞坚决反对。1917年 ,张勋拥废帝溥仪复辟 ,段祺瑞在天津组织讨逆军 ,很快就平定了叛乱。因为这三件事 ,段祺瑞有了三造共和的美誉。
但段祺瑞这个人也不是圣人。他跟黎元洪之间的府院之争搞得朝廷乌烟瘴气。1917年 ,段祺瑞当上国务总理 ,开始参加协约国对德宣战。为了筹集军费 ,他向日本借了很多钱 ,还签订了一些不平等条约 ,出卖国家主权。这事让很多人对他很失望。
1920年 ,直皖战争爆发 ,段祺瑞被曹锟和吴佩孚打败 ,只能退居天津。这一退就是4年。这4年里 ,段祺瑞隐居在天津日租界 ,跟奉系的张作霖、南方的孙中山联合反对直系统治。他虽然还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但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1924年9月 ,江浙战争爆发 ,段祺瑞通电讨伐曹锟。紧接着 ,第二次直奉战争打响。10月23日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 ,前线的直系部队全线溃退。冯玉祥、胡景翼、孙岳通电拥段祺瑞为国民军大元帅 ,并且请孙中山北上指导。张作霖、卢永祥等人也联名推举段祺瑞。
张作霖和冯玉祥都想争夺北洋政府的最高权力 ,两人剑拔弩张 ,一点就着。最后经过商议 ,双方各退一步 ,请段祺瑞出山 ,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 ,也就是国家元首。
就是因为这个 ,段祺瑞才能力压张作霖和冯玉祥两位实权大佬 ,坐在了照片的中间C位上。
11月24日 ,段祺瑞在北京就职 ,组成了临时政府。他这个临时执政 ,名义上总揽军民政务 ,统率海陆军 ,但实际上不过是奉系军阀和国民军暂时妥协的产物。段祺瑞只能周旋在两大势力之间 ,勉强维持自己的地位。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 ,梁鸿志在北京的住所被游行示威的市民捣毁 ,他只好把家搬回天津。同年11月 ,梁鸿志辞任临时执政秘书长。没多久 ,段祺瑞就失势了。
1926年 ,冯玉祥跟奉系交战 ,攻击掩护奉军的日本军舰。西方八国以违反辛丑条约为由 ,发出最后通牒 ,要求解除天津大沽口的防御武装。3月18日 ,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领导下 ,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学生集会 ,要求把八国公使赶出中国 ,撕毁辛丑和约。学生们冲击国务院 ,卫队开枪射击 ,打死学生47人 ,打伤百余人 ,这就是三一八惨案。
惨案发生后 ,段祺瑞的处境更加艰难了。有传闻说 ,他随即赶到现场 ,向死者长跪不起 ,并决定终身吃素。但实际上 ,当时段祺瑞并不在府中 ,他后来吃素也未必跟这事有关。
没过多久 ,冯玉祥以段祺瑞暗通奉系为罪名 ,包围了国务院。段祺瑞逃进东交民巷的使馆区 ,执政府倒台了。4月17日 ,奉军占领北京 ,开始主政。段祺瑞退居天津日租界 ,潜心研究佛学 ,自号正道居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想让段祺瑞担任华北的代理人 ,段祺瑞断然拒绝 ,跑到上海躲避。1936年11月2日 ,段祺瑞因胃溃疡在上海去世 ,享年71岁。
段祺瑞这个人 ,评价很复杂。说他好吧 ,他确实为共和立过功 ,三次赶走皇帝 ,而且清廉如水 ,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 ,人称六不总理。说他坏吧 ,他又借日本的钱打内战 ,出卖国家主权 ,三一八惨案也跟他脱不了干系。梁启超评价他说 ,其人短处固所不免 ,然不顾一身利害 ,为国家勇于负责 ,举国中恐无人能比。这话说得倒也公允。
照片里的8个人 ,后来的命运各不相同。
张作霖1927年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 ,成了中华民国的最高统治者。1928年6月4日 ,他乘坐的火车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毁 ,当场身亡 ,享年53岁。
冯玉祥一直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但始终没能成为真正的主角。1948年 ,他应中国共产党邀请回国参加新政协 ,途经黑海时 ,因轮船失火遇难 ,享年66岁。
梁鸿志1946年被枪毙 ,死有余辜。
杨宇霆1929年被张学良枪杀 ,死时44岁。关于他的死 ,后人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太骄傲 ,不把张学良放在眼里 ,所以惹来杀身之祸。也有人说 ,要是杨宇霆不死 ,东北就不会那么快丢掉。
卢永祥1924年在江浙战争中兵败 ,流亡日本。后来段祺瑞让他南下恢复皖系地盘 ,成为苏皖宣抚使。但因为受奉系排挤 ,他很快就辞职了 ,长期隐居天津 ,1933年病逝。他儿子卢小嘉后来跟溥杰的老婆唐怡莹好上了 ,两人卷走了醇亲王府的财富 ,跑到上海租界过着逍遥日子。抗战胜利后 ,卢小嘉怕黄金荣报复 ,就跑到台湾去了 ,靠做进出口生意发了财 ,1960年代末病死在台湾。
张树元后来不知所终。
吴光新也没什么记载了。
段祺瑞死后 ,天津大公报发表短评说 ,段先生对于中华民国的关系之大 ,为孙中山先生及袁项城以外之第一人。这话虽然有些夸张 ,但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那张照片拍摄的地点 ,是天津日租界的段祺瑞家。当时第二次直奉战争刚刚结束 ,冯玉祥帮着张作霖打败了直系军阀 ,赶走了曹锟和吴佩孚 ,成功掌控了北京政权。为了讨论战后北洋政府的新格局 ,这些叱咤风云的军阀大佬才齐聚于此 ,留下了这张珍贵的老照片。
照片上的8个人 ,有7个穿着长袍便装 ,只有张作霖一个人穿着军装。这很能说明问题。张作霖当时正春风得意 ,不仅控制了北京政权 ,还趁势南下 ,占领山东、江浙、上海等地 ,势力范围达到鼎盛时期。他穿军装 ,是在炫耀自己的武力 ,也是在提醒在座各位 ,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但就是这样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 ,在照片上却只能坐在旁边 ,把C位让给了段祺瑞。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那个年代 ,资历和声望还是很重要的。段祺瑞虽然失势多年 ,但毕竟是北洋三杰之一 ,又有三造共和的美誉 ,这份资格在那里摆着 ,谁也不敢小看。
更重要的是 ,张作霖和冯玉祥都想当北洋政府的老大 ,两人谁也不服谁。与其让他们两个打起来 ,不如找个德高望重的人来当这个执政 ,大家都能接受。段祺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推出来的。他没有军队 ,没有地盘 ,正好可以当个吉祥物 ,让张作霖和冯玉祥在背后较劲。
这就是民国政治的荒诞之处。一个失势多年的老头 ,居然能在一夜之间重新登上权力的顶峰 ,不是因为他有多大本事 ,而是因为各方势力需要他来平衡。这种平衡脆弱得很 ,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打破。果然 ,没过两年 ,段祺瑞就被冯玉祥赶下了台 ,再次退居天津。
那张照片拍摄于1924年11月17日 ,距离段祺瑞就任临时执政只有7天。7天后 ,段祺瑞就要走马上任 ,开始他最后一次执政生涯。但那时的他 ,心里恐怕已经明白 ,自己不过是个傀儡 ,真正掌权的还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军阀。
照片上的8个人 ,代表着北洋政府最后的辉煌 ,也预示着它即将到来的覆灭。两年后 ,国民革命军北伐 ,北洋政府土崩瓦解。照片上的这些人 ,有的死了 ,有的逃了 ,有的投降了。北洋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留下的只有这张泛黄的照片 ,和那些纷繁复杂的历史。
人们常说 ,时势造英雄。但在民国那个年代 ,更多的是英雄造时势 ,又被时势抛弃。段祺瑞如此 ,张作霖如此 ,冯玉祥也如此。他们都曾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 ,最后却落得各种各样的下场。这就是那个动荡年代的写照 ,也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宿命。
那张照片现在还保存着 ,成了研究民国历史的重要资料。每次看到这张照片 ,总让人感慨万千。照片上的这8个人 ,在拍照的那一刻 ,谁能想到几年后会是什么样子呢。历史就是这样 ,充满了变数 ,也充满了无奈。
1924年那个冬天 ,天津租界的那座宅子里 ,这8个男人坐在一起拍照留念。他们讨论着国家的未来 ,算计着各自的利益 ,憧憬着美好的前景。但他们不知道的是 ,历史的车轮已经开始转动 ,一个旧时代即将结束 ,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而他们 ,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转瞬即逝。
史实来源:
维基百科段祺瑞词条
维基百科张作霖词条
维基百科梁鸿志词条
维基百科杨宇霆词条
维基百科卢永祥词条
百度百科相关人物词条
中国抗日战争纪念网汉奸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