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是响当当的“鹌鹑大王”,靠一袋饲料干到首富宝座。
可谁也没想到,风光正盛时,他一头扎进养猪这摊浑水,结果赔得底裤都不剩。
如今每天一睁眼,光利息就得还500万。
从千亿身家到千亿负债,刘永好到底哪儿走岔了?
1951年,刘永好生在四川新津一个普通家庭,兄弟四个,日子紧巴巴。
改革开放后,四兄弟凑了1000块钱,想干点自己的事。
一开始养鸡、搞种子,全都砸了锅。
直到1982年,他们盯上了鹌鹑——成本低、销路好,干脆all in。
刘永好天天蹲在鹌鹑棚里,琢磨怎么喂、怎么养。
没几年,他们成了全国最大的鹌鹑基地,一年卖上亿只鹌鹑、上亿枚蛋,第一桶金稳稳到手。
但他没停步。
眼看外国饲料贵得离谱,养殖户叫苦连天,他一拍大腿:“咱自己做!”
没技术?请专家。没设备?自己画图找人做。
1987年,“希望”牌饲料一上市,便宜又好用,养殖户抢着要,市场迅速打开。
此后几十年,新希望从四川一路杀到全国,甚至冲出国门。
饲料、养猪、食品加工……摊子越铺越大,年营收一度破千亿。
2019年,刘永好以800亿身价稳坐四川首富,风光无两。
转折来得猝不及防——
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猪价飞涨,别人吓得不敢养猪,他却觉得是抄底良机。
“猪贵时多养,帮老百姓压价;猪贱时更要养,稳住供应。”这话听着多有担当。
新希望砸重金,全国建上百个猪场,还要搞智能化,目标年出栏千万头。
可市场不讲情怀。
2020年后,产能恢复,猪价从30多块一斤,哗啦一下跌到10块以下。
养猪成了烧钱窟窿。
2021年,光养猪就亏了96亿,创了公司史上最大亏损。
钱不够,只能借钱续命。
贷款、发债,债务越滚越大。
到2023年底,总负债逼近千亿,光一年利息就18亿。
首富,硬生生变成了“首负”。
但他没躺平。
关掉30多家小猪场,改造20多个大场,硬是把养殖成本压到每公斤16块以下。
2023年虽然还亏38亿,但比前两年少亏六成。
猪价开始回暖,转机或许就在眼前。
饲料老本行也没丢。
2023年卖了2800万吨,营收600多亿。
接下来三年,还要在东南亚建5个新厂,把海外销量翻一倍多。
同时推高利润的功能性饲料,多挣点“聪明钱”。
政策也递来橄榄枝——2023年银行批了300多亿专项贷款,支持产业升级。
加上未来五年国内肉奶需求每年涨5%-8%,行业底子还在。
说实话,刘永好这一路,真不是爽文剧本。
从鹌鹑棚里爬出来,站上巅峰,又摔进谷底,69岁还在拼命找活路。
他最大的教训是什么?
再看准的风口,也不能把身家全押上。
自信过了头,市场立马教你做人。
但更打动我的,是他跌成这样,居然没认输。
普通人遇到这种打击,可能早就垮了。
可他还在调结构、压成本、拓海外,一点点抠回生机。
人生哪有永远顺风?
真正的狠人,是在所有人都觉得没戏时,还愿意再试一次。
说不定哪天,我们真能看到“饲料大王”重新戴上首富帽子——
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一次次跌倒后,还能爬起来继续干的那股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