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华野纵队司令盘点:此人排名靠后,粟裕却非常倚重,不亚于叶陶王

宋时轮略有些高开低走的感觉。早年报考黄埔军校,本与左权同一批,怎奈阴差阳错没去成,否则单看黄埔一期这个资历,与徐向前、陈赓、左权。冀东抗战,担任过冀热察辽军区司令员,与邓华做搭档,也是主政一方的主要干部。解放战争初期在津浦前线野战军给陈毅司令员当参谋长,足见中央对其寄望之深。怎奈山东战场打的屡屡出差错,从参谋长任上转到渤海军区当副司令员。陈毅素知老宋的傲气,怕他下不来台,在渤海军区另建了一个渤海军区前线指挥部,专门负责指挥野战部队作战,好让他不至于天天在袁也烈手下点卯。1947年1月组建10纵,请他出山担任纵队司令员。

宋时轮历经中央红军、八路军120师、晋察冀军区和山东军区,与粟裕没有渊源,加上自己颇有点傲气,对粟裕并不十分服气。济南战役前的曲阜会议,爆出一段众所周知的意见分歧,连陈士榘都看不惯当场拍了桌子。

10纵部队是渤海军区抽完主力到东北,以剩余部队重新升级而来,起初只有28、29师,全纵约1.6万人,只有9纵一半实力。而且大概由于主官的原因,10纵以擅长打阻击战出名。直到1949年1月,从28师、29师各拆出一部分兵力组建30师,再加上消化了大批淮海战役俘虏兵,10纵才勉强与其他纵队实力持平。

粟裕后来评价各纵战斗力,把10纵与1、3、4、8、9纵相提并论,有一些场外因素,不全是真正实力之体现。

11纵。司令员管文蔚、胡炳云。

管、胡这两位知名度很低,稍微展开介绍一下。

管文蔚有两个特点:一是华野所有纵队司令员中唯一一个没有授予军衔的。二是没有任何中央红军经历,纯系江苏本地人,新四军到江苏后发展起来的干部。管文蔚长期在大江南北工作,任职经历与粟裕重合期很长。他人长的文质彬彬,却是军政兼通的高手,担任过抗战时期的挺进纵队司令员、二级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初,是华中野战军7纵司令员。管文蔚对粟裕的指挥才能非常敬佩,在回忆录中津津有味地回忆了粟裕决策苏中战役的细节。

粟裕对管文蔚寄予很高期望,让他在敌后坚持,一者他的能力素质比较综合,为人很稳,不急不躁,善于因地制宜,比较适合在敌后坚持老根据地。二者他与粟裕一样,都对苏中根据地感情很深(管是丹阳县人,有一定乡土情结),不舍得轻易放弃。粟裕对管文蔚的信任和重托,论及华野15个纵队司令,实不亚于叶陶王,只不过此公在指挥作战方面不是特别突出,因而声名不显,不如叶陶王那么著名。

胡炳云四川人,跟着旷继勋当兵,汇入红四方面军。全面抗战爆发后,由八路军115师南下拨归新四军,在黄克诚3师7旅。1945年底黄克诚率3师北上,胡炳云留在苏中,转到粟裕麾下。1948年3月组建苏北军区,管文蔚出任苏北军区司令员,胡炳云接任纵队司令员。

11纵也比较特殊,由华中野战军7纵升级而来,组建之后大部分时间留在苏北敌后作战,而且大部分时间纵队机关兼苏中军区,管文蔚回忆说,7纵不比陶王二纵这样的老主力部队,是军区部队发展起来的,底子很薄,担子很重,压力很大。管文蔚率11纵在苏北坚持作战,吃的苦很多,打的仗虽不大但难缠,比如在盐城一带来回拉锯,当各大野战军都进入大兵团作战时期,11纵和12纵仍是当年的游击战模式,只不过规模大了一些,管文蔚的压力不比山东各纵队小。

12纵。司令员陈庆先、谢振华。

陈庆先由红四方面军出身,抗战时分到新四军工作。

谢振华是中央红军出身,抗战由八路军115师转到新四军。

12纵由华中野战军10纵改编而来。与11纵一样,基本都是苏中子弟兵,解放战争爆发后也基本留在苏北敌后作战。战斗力无甚可观。

13纵。司令员周志坚。

周志坚也是四方面军出身,抗战中在新四军五师。中原突围后部队打散,周志坚单枪匹马独个逃回延安,又经分配到胶东许世友麾下。1947年9月胶东保卫战前夕,胶东军区升级第三批主力,新编5、6、7师组建为13纵,共约2.3万人。周志坚出任司令员。13纵全系胶东子弟兵,在华野属于标准的后起之秀,战斗力相当强悍,虽是新建,能打硬仗,部队凝聚力强。至今仍是顶在对宝岛最前沿的主力部队。

渤海纵队。司令员袁也烈。

袁也烈早年出身于红七军,经历十分复杂,还有过入狱经历,影响了后来的授衔,1955年只授少将。渤海纵队系1947年9月由渤海军区部队升级而来,兵力少,只有两个师1.3万余人,连老大哥10纵的力量也赶不上,多为其他主力纵队打配合、辅助。后来融入三野33军,1950年11月番号便撤销了

鲁中南纵队。司令员傅秋涛。

傅秋涛资历极深,早年参加过平江起义,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湘鄂赣边区坚持斗争,具备独当一面的领导能力。在湘鄂赣边区坚持斗争的数年间,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坚韧与顽强,领导的红16师屡次被国民党军打散而又复起,红旗始终不倒,国民党军对其无可奈何。傅秋涛能跻身开国57上将之一,这份资历是重要条件。

傅秋涛在新四军成立时,率残存的数百名红军加入其序列。皖南事变前在第三支队,皖南事变后在新四军第7师,抗战胜利后随陈毅北上加入山东野战军序列。也属于陈毅所云“新四军其他部队也不熟悉粟裕”的那类将领。不过总算还有些“同门之谊”,对粟裕尚属尊重。

他本不是军事口的将领,主管军区和后勤、支前工作,1945年10月出任鲁南军区党委书记和军区政委。1948年7月随着战争规模扩大,鲁中南军区的地方部队也升级为主力纵队,即鲁中南纵队。因一时没有特别合适的军事干部来当主官,傅秋涛遂兼任纵队司令员。该纵只有2个师6个团共1.4万人,主要任务是打配合、保障后方供应。后与吴化文部队合编为三野35军,1950年1月番号撤销。

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该纵系从东江根据地撤回山东。

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该纵在鲁南战役后,主要依靠缴获国军第一快速纵队装备组建起来。

2006年陈锐霆(右红衣者)百岁生日时张震将军来看望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