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和真实历史中,关羽因疏忽失去荆州的事件,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点。
东吴抢走了荆州,孙刘联盟维持了十几年,突然就分崩离析了。诸葛亮为刘备定下的“隆中对”计划,现在也难以继续实施了。
其实这一切本可以避免,只要按照庞统的计划来做,关羽可能就不会牺牲。那么,为什么没有实施呢?
曹操失去了汉中的地区。
自从诸葛亮带着荆州的部分部队去往益州后,荆州的大小事情就全由关羽来负责了。
关羽是个武将,但他喜欢读《春秋》,还是有点文化的。
关羽也不是什么事情都亲自管,有些事情让手下人处理就行了。
关羽在荆州闲着的时候,益州那边的战斗可热闹了。
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成功说服刘璋投降,进入成都,从而掌握了益州。
不过,光这一点还不够,因为北边的汉中是进入益州的关键门户。而那时候,守卫汉中的张鲁已经归顺了曹操。为了在益州稳固自己的地位,刘备必须拿下汉中。
汉中容易防守难进攻,只要把曹操赶出去,就能稍微放松一下了。
曹操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命令手下的大将夏侯渊镇守汉中,并给了他一支大军,要求夏侯渊一定要守住汉中。
汉中之战打了好长时间,有一年多了,两边互有胜败,谁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就这样僵持住了。
刘备这次是要进攻,而夏侯渊负责防守。刘备心里比夏侯渊着急得多。
在219年,刘备采纳了法正的建议,带领军队强渡沔水,在定军山扎下营寨。
夏侯渊听说这件事后,马上带着张郃赶去防御。法正陪着黄忠来到前线,给黄忠出谋划策,把夏侯渊这个莽夫弄得手忙脚乱。
最后,张郃被张飞打败,夏侯渊在定军山被黄忠斩杀,魏军只好退兵。
蜀军最终攻占了汉中,曹操的南下计划彻底落空了。在西部战场上,曹操大败而归,而关羽也在中部战场上准备给曹操一个教训。
在中部地区,最著名的两座城池就是襄阳和樊城。在《神雕侠侣》里,郭靖为了挡住敌军往南边进攻,拼尽全力守护襄阳。同样的,如果南方的军队想往北边打过去,也得先过襄阳这一关。
樊城也是这样,总之这两座城是关羽北上的关键。如果关羽真的占领了樊城和襄阳,曹操可能就不得不向北迁都了。
因为关羽随时可以带着蜀军直奔许昌,到时候曹操就会很被动。
曹操已经失去了汉中,如果再失去这里,麻烦就大了。
于是,曹操赶紧派兵去帮助樊城,想把关羽赶走。可是,曹军的主将于禁和副将庞德起了争执,于禁害怕庞德抢了他的功劳,而庞德只想硬拼,根本不顾后果。
因为双方闹矛盾,关羽抓住了曹军的一个漏洞,利用襄江的洪水,把曹军几万人打了个落花流水。
于禁选择了投降,成为了俘虏,而庞德坚决不降,最终被关羽处死了。
曹操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害怕,马上就要搬走自己的家。但是这时,司马懿给了一个好主意,建议曹操去联系孙权,让孙权和曹操一起夹击关羽。
司马懿对曹操说,东吴的孙权是个见钱眼开的人,只要给他好处,就会立刻忘记之前和刘备联盟的事情。
关羽大意失荆州,这是一个古代历史故事。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他英勇善战,很有威望。当时,他奉命镇守荆州,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很重要,是蜀汉的门户。但是,关羽骄傲自满,没有及时察觉到敌人的阴谋,轻视对手,结果荆州被敌人攻破,他自己也被俘虏,最终牺牲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谦虚谨慎,不能因为一时的胜利就放松警惕,否则可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曹操赶紧派人去见孙权。孙权收到消息后,想了想,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为了看看刘备的态度,孙权派人去找关羽,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
这时,关羽即便心里不情愿,也得找个理由婉拒,毕竟他现在实力较弱,不宜与可能的对手发生冲突。
但关羽的性格就是不会选择正确的做法,他直接说:“我这虎女岂配你的狗儿子?”就将东吴的使者骂了回去。
孙权毕竟是东吴的大 boss,他的儿子即便不是未来的皇帝,也不应该被贬低成“犬子”吧?孙权自己说自己的儿子是“犬子”还说得过去,但如果换成关羽这么说,那就是在骂人了。
孙权无缘无故被人骂了一顿,心里很不痛快,于是他打算和曹操合作,趁机给关羽一个措手不及。
有一天,孙权叫来了吕蒙,两人一起谋划了一个突袭关羽的计策。
他们需要把留在荆州的蜀军骗走,因为这些蜀军是关羽留下的,用来防备东吴的。同时,不能让关羽知道后方的情况,必须阻止信息的传递。
吕蒙和孙权商量后,立刻装病回家,实际上撤离了边境。接替他的是一个年轻将领陆逊。其实吕蒙并没有真正离开,他只是假装离开,目的是让关羽放松警惕。
不久之后,新来的陆逊带着礼物来拜访关羽,对着关羽说了一番奉承话,让关羽心情大好。
正当这个时候,前线的进攻遇到了困难,怎么也攻不下樊城。
关羽派使者去上庸求助,但刘封找借口说自己也有麻烦,没有伸出援手。
关羽不得已,只好把守卫荆州的大批军队调到了前线。
关羽觉得东吴新来的年轻将领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也没把东吴放在眼里。
于是,在荆州兵力不够的情况下,吕蒙和他的队伍装扮成普通百姓悄悄进入了荆州。
糜芳和傅士仁一见关羽,吓得魂飞魄散。再加上关羽平时对他们也不友好,所以他们直接开城投降了。
关羽的后方遭到袭击,前线遇到阻拦,情况非常危急。他只能先撤退,但可惜他还是晚了一步……
不要荆州了?
关羽想守住荆州,就八个字:“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但是关羽的性格注定他完不成这个任务,而他的做法也注定会让他死在荆州。
庞统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来救下关羽。只要关羽不守荆州,不就行了?
他不是想要荆州吗?那我们就给他,咱们去益州发展。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荆州对刘备的成功至关重要,他需要同时拥有益州和荆州。
诸葛亮说荆州地理位置好,资源多,对北伐曹操有大帮助。庞统认为荆州很重要,但不是必须的,有时候可以放弃。
荆州的地理位置确实很不错,但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荆州自然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这样一来,曹操和孙权都可能会来抢夺荆州。如果想要硬守,那么将会浪费大量的资源来守卫荆州。
当初如果知道会有这种结局,还不如一开始就放弃荆州,让孙权和曹操去争抢。等到他们两人打得精疲力尽的时候,蜀汉再出兵反击。
这就是庞统的策略,他打算先退一步以便更好地前进,而诸葛亮则想着坚守阵地等待救援。
其实两人的想法都有道理,但都不完全正确。诸葛亮认为必须守住荆州,但正如庞统所说,守住荆州并不容易。
要想保住荆州,人手肯定得够,可蜀汉这边实在抽不出太多人来。
要是庞统和法正能活下来,情况或许会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在年轻时去世了,这只能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庞统原本打算先躲到益州,再找机会出来做事,这个计划听起来也有些过于理想化了。
从历史中我们能够看到,关羽、张飞等人年老去世后,蜀汉缺乏了很多人才,想要出兵打仗,几乎不可能实现。
因此,庞统的“放弃荆州”策略确实能保住关羽的安全,但仅此而已,最终结果并不会因此改变。
这里面的变数太多了,到了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法正和庞统的离世,或许就是天意的安排,说明大汉的命数已尽,刘备也无法重新振兴大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