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苏联造大型航母使用的钢材到底有多好?辽宁舰舰长的评价让人顿悟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当年,我国为何竭尽全力一定要买回前苏联一艘没有完工的“瓦良格号”呢?

很多人都以为我国只是为了获取航母结构,直到辽宁舰舰长说出“苏联的特种钢材真是没得说”时,人们才明白,为什么“瓦良格”号终于抵达中国海岸时,它的改造计划一直被推迟。

因为,我们当时还无法制造出航母所需的特种钢材。而破解这种钢材,就是实现中国航母腾飞的关键。

这究竟是怎样一种钢材?它的制造又为何如此艰难?

横跨半个地球而来的梦想

中国的航空母舰梦已有百年历史。早在百年前,时任中国海军上将陈绍宽就提出了建造航空母舰的设想,以期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

然而当时,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经济实力薄弱。到抗日战争爆发,日军航母在中国近海耀武扬威,中国不要说航空母舰了,哪怕是一个正规的驱逐舰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到新中国成立后,受国际形势和自身经济技术落后的制约,中国的海洋战略以“近岸防御”为主,航空母舰发展暂时搁置,但航母之梦从未消散,而是一直埋藏在中国人心中。

2002年中国的航母梦终于实现,“瓦良格”号横跨半个地球来到大连造船厂,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航母。

“瓦良格”号是一艘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于1985年开工建造,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完成近70%的舰体结构。

苏联解体后,该舰归属于乌克兰。然而乌克兰却因经济,技术实力等问题无力继续建造。

当“瓦良格”号来到港口之后,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船浑身锈迹斑斑,身上的各种零部件都被拆卸一空,感觉用手一扒,铁锈就要剥落,钢筋就要折断,船体就要倾覆的感觉。

没办法,拖都拖回来了,总不能就这么放弃吧,但当工程人员进行除锈之后,这只埋藏在锈迹之下的钢铁巨兽重新发出咆哮,其表层的锈并没有影响这艘航母内在的一丝一毫,船体光洁如新,这让许多人喜出望外,称赞不愧是苏联的特种钢,抗腐蚀技术就是强啊。

然而话音刚落,人们就意识到了另一个问题,是啊,苏联的特种钢技术是很厉害,但这个船现在到了我们手里,我们可没有特种钢的技术,日后的维护可就成了大问题。

钢铁技术攻坚战

当时很多人有疑问,就是“瓦良格”明明早在2002年就到了中国,怎么用了几乎十年才进入服役呢?

其中最大的阻碍,就是特种钢的研制。航母用特种钢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甲板钢和球扁钢。

甲板钢顾名思义,就是用在航母甲板上的钢材,这种钢要求非常高,不仅要能承载舰载机的重量,承受飞机喷射的尾流的超高热量,还要能抗住敌方的攻击。

在以上这些钢材强度的保证情况下,还不能在重量上过于笨重,把不然甲板重量过重,就会导致船的机动性下降,船体重心偏高,让船身不够平稳。

如果说甲板钢是航母的皮肤,那么球扁钢就是航母的骨骼脊椎,球扁钢一般用作航母的龙骨和航母结构设计之间连通用的加强筋,可以说没有球扁钢,就没有航母。

这种技术自然被视为国家级的机密技术,俄罗斯和美国都拒绝向中国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但我们不怕,这种困难在原子弹,在人造卫星等诸多领域,我们都已见过,我们必将再次克服这个难关。

特种钢的重担最终落在了钢铁之都,鞍山,鞍钢集团领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中国蓝海的梦想就这样承载在鞍钢的肩上。

球扁钢的造型特殊,没有生产线,那就用现有的东西攒一个,技术不成熟,那就不断进行研究,快速感应加热技术就这样应运而出。

甲板钢的轧机性能不足,一重集团前来驰援,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生产甲板钢的国家。

就这样,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被攻克,而我们因此迎来的,不仅仅是一艘辽宁舰,更是为之后的山东舰,福建舰打下了基础。

自“瓦良格”抵达中国开始,这二十余年间,中国航母事业书写了崭新篇章,实现了全面的技术跨越,这背后,是无数技术人员夜以继日的智慧与汗水,而正是他们的努力,铸就了共和国海上的钢铁长城。

参考资料

1、央视网:厉害了!国产航母核心材料曝光,世界领先

2、人民日报:揭秘国产航母辽宁舰核心材料:真正的"世界顶配"

#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