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四”海战35年,当年中越海军的总指挥后来都怎样了?
1988年,越南侵占我国南沙群岛岛礁,我国海军毅然发起反击。3月14日,一场激烈的海上反击战就此展开,虽有一位战士不幸受伤,但我军以英勇的战斗精神,击毙敌人400余名,并将参战敌舰基本全歼,此役被誉为“三·一四”海战。然而,双方指挥官对此战的认知却相对匮乏。
你是否清楚我国海军舰队的主帅是谁?以微小的牺牲换取了辉煌的胜利,堪称战场之神,如此卓越的将领难道不应该留下赫赫名声,被全体国民铭记吗?那么,你能否说出越南军队的总指挥是谁?他的指挥能力如此糟糕,同样应当被记取,作为反面案例。此外,你了解这两位指挥官之后的境遇吗?
谈及中越海战的双方指挥官,这实乃一段颇具趣味的话题。我国总指挥为陈伟文,而越南方面则是黄友泰。原本两位将领并无瓜葛,却奇巧地都毕业于大连舰艇学院,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们还是同窗之谊,属不同年级的同学。陈伟文比黄友泰高一年级,他们在同一所学院共同度过了四年的学习时光。
大连舰艇学院被誉为海军将领的摇篮,不仅为我国海军输送了众多杰出将领,同时也为越南培养了众多海军指挥人才。陈伟文于1956年踏入学院大门,1961年圆满完成学业;相较之下,黄友泰晚一年毕业。提及此,陈伟文无疑是黄友泰的学长。
陈伟文,于1937年诞生于广东一隅的平凡农家。1956年,他成功考取了武汉大学,恰逢解放军海军蓬勃发展,急需知识分子投身其中,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地转入了大连舰艇学院。
黄友泰于1925年出生,尽管他比陈伟文年长12岁,但在入学的时间顺序上,陈伟文却是黄友泰的学长。
在大连求学期间,恰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我们的学子们口粮以高粱米为主,而越南同学则享用着大米饭。黄友泰在完成学业后,更是在南京指挥学院继续深造。当黄友泰及其一众越南学子学成归国之际,他们联名向母校寄去了一封充满感激的信件。在信中,他们对母校的栽培、对祖国的恩情以及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均表达了由衷的谢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南却走上了地区霸权主义的道路,对周边的小国进行欺凌,甚至对我国发起了挑衅。在越南入侵柬埔寨之际,黄友泰受命率领海军部队挺进金边,幸免于我国自卫反击战的猛烈打击。
然而,在1988年的“三·一四”海战中,黄友泰意外地担任了越军总指挥的角色,而他的对垒者竟是他的同门师兄陈伟文。
此刻,越南海军因苏联的鼎力支持而急剧扩张,其装备了当时尖端技术的苏-22攻击机,以及先进的反舰导弹。相较之下,我国海军当时尚缺乏外部援助,自主研发能力亦相对薄弱。正因如此,越南海军胆子愈发膨胀,肆无忌惮地侵占我国南沙群岛的岛礁。
1987年,我国政府计划在永暑礁设立一座海洋观测站,此举措系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科学考察项目之要求。然而,在海军舰艇搭载相关人员抵达岛礁开展考察之际,遭遇了越南海军的挑衅。越方派遣了三艘舰艇——包括604号、605号及505号舰艇——气势逼人,挑战意味十足。
1988年1月14日,在海军舰艇的严密护卫下,我方工程队伍着手将建设所需材料运送至永暑礁。越军察觉此动向,遂迅速占领了周边数座岛礁,对我方永暑礁形成了严密包围。
局势愈发严峻,前线海军紧急上报情况。2月22日,军委果断决策派遣舰艇予以支援。至此,南沙海域我海军共部署了三支海军编队,包括已率先抵达的162和510编队,以及前来增援的502编队。这三支编队的统一指挥权交由陈伟文将军执掌。
3月12日,越南派遣了两支舰队驶向南沙地区,其中一支部队径直驶向赤瓜礁。此次行动的总指挥由黄友泰担任。陈伟文在获得相关情报后,预判越军意图侵占我国赤瓜礁,遂即刻派遣我方502舰前往该礁。至13日,502舰率先抵达,并派遣数名战士登礁,于礁盘之上庄严升起我国国旗。
14日凌晨,越方604舰抵达赤瓜礁,随后将43名士兵及修建防御工事所需的物资搬运至礁盘之上,并竖立起了越南国旗。当时,我方58名全副武装的战士已占据赤瓜礁的北端,而越方士兵则盘踞于东侧。两军相距仅有200米,剑拔弩张,局势异常紧张。
在激烈的对抗中,越军显得极其嚣张,他们竟脱去裤子,对着我国战士小便,并对此进行嘲讽。陈伟文果断向礁盘上的战士们下达指令:“驱逐越军,夺回赤瓜礁。”战士们接到命令后,迅速展开行动。杜祥厚勇敢上前,将对方的旗杆折断,张清则趁机将敌旗夺回。
一名越南士兵竟企图向张清开枪,杨志亮立刻冲上前去,紧紧握住敌兵的枪管,用力向上抬举。枪声随之响起,杨志亮的左臂不幸中弹。鉴于越军已率先开火,我方战士迅速展开反击,同时依照既定计划边战斗边撤退。与此同时,敌方604舰也用高射机枪向我502舰猛烈射击。陈伟文当机立断,下达命令:“开火,将其击沉!”
在陈伟文的号令下达后,502舰上的机枪与前方主炮几乎同时迸射火力。经过九分钟的猛烈射击,604舰被火势吞噬,逐渐没入深海。目睹此状的赤瓜礁越军见状,深知若再顽抗下去,必将面临全军覆灭的结局,于是急忙升起白旗,请求投降。
在其他海域,我方531舰成功重创敌方505舰,导致后者燃起熊熊烈火,沉船风险迫在眉睫。为避免舰船沉没,505舰不得不采取抢滩搁浅的措施。舰体在火焰中燃烧了长达五天五夜,尽管后来被越南方面拖回,但终因损毁严重而无法修复。
我方556舰亦遵照陈伟文的指令,发起了对605舰的反击。此役亦导致对方舰艇起火。尽管605舰在浓烟弥漫中艰难逃脱,但最终还是于当日夜晚沉没。
此次交战,表面上看是击沉越军一艘舰艇,重创两艘,实则我军已击沉两艘,击毁一艘,换言之,三艘越军战舰尽落我手。越军为此付出了高达400人的惨重代价,而我军仅杨志亮同志左臂受伤,其余战士安然无恙,战舰亦无重大损伤。
在这场交锋中,两位军队的统帅同出一门,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们之间是师兄与师弟的关系。这场较量早已超越了战争的范畴,更像是一场师兄对师弟的严厉教训。
战前,越军全体士气高昂,黄友泰尤显自信,毕竟他在我国生活学习多年,对我国的国情和军情了如指掌,堪称“中国通”。我国导师毫无保留地将战略战术倾囊相授,他坚信与我国军队交战,胜券在握。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的对手不仅是他同门师兄,更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自建国以来,我国共经历了六次海战,陈伟文均有参与,且六战六胜。其中,三次是对阵国民党海军,另外三次则是与越南海军交锋。与越南海军的三次海战,涵盖了1974年的西沙海战、1979年的中建岛海战,以及此次的海战。这样的辉煌战绩,足以让人称其为战神,黄友泰败北也在情理之中。
昔年,两位师兄弟交锋之际,黄友泰已荣膺少将军衔,而我方尚处于恢复授衔阶段,陈伟文仅担任海军榆林基地参谋长一职,身为正师级,相当于大校军衔。换言之,那位少将军衔的师弟竟败于大校军衔的师兄之手。
同年,陈伟文荣获少将军衔。1990年,他转任广州舰艇学院,肩负副院长重任,着手为我军培育海军精英。1995年,年届七旬的陈将军荣休。2019年,他荣获“人民海军70周年突出贡献个人”称号,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