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中踉跄追凶的皮衣背影,档案室里泛黄的旧案卷宗,两个时空的罪案悄然交织,一部悬疑剧未播先热。寒风凛冽的东北冬城,王阳饰演的刑警李豫京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奔跑,皮衣领口沾满风雪。 另一边,万茜饰演的女警岳晴川在档案室发现关键线索,两人的命运因两桩横跨十三年的案件紧密相连。
这一幕来自近日发布杀青特辑的《冬城猎凶》,这部由优酷出品,翁子光监制及总导演的悬疑刑侦剧,刚刚宣布完成拍摄就引发广泛讨论。该剧采用双线叙事结构,讲述1999年银行劫案与2013年儿童拐卖案如何相互牵连。 这样的设定让人不禁思考:国产悬疑剧是否正迎来新突破?
《冬城猎凶》构建了一个精妙的双线叙事结构,两条时间线如同两把尖刀,刺破东北黑土地的沉寂。 1999年的银行劫案与13年后的儿童拐卖案,这两个看似无关的案件,却在剧情推进中逐渐显露出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跨时空的案中案设计,让人联想到翁子光导演前作《踏血寻梅》中打破时序的叙事实验。 不过,《冬城猎凶》将这种创新更推进了一步。导演采用独特的视觉语言区分不同时空:千禧年间的戏份带着老式胶片般的颗粒感,工装夹克与二八自行车充满年代印记,现代戏则用冷峻的蓝色调,警局办公室的LED屏幕闪烁着高科技破案手段。
剧本不仅满足于讲述一个扣人心弦的罪案故事,还通过案件折射出社会变迁,当废弃工厂的锈迹与老工业区的萧条景象映入眼帘,观众能感受到时代背景下个体的挣扎与抉择。王阳为角色付出了巨大努力,彻底颠覆了往日精英形象,为塑造饱受心魔折磨的老刑警,他特意增重15斤,皮衣领口总是沾满烟灰,审讯时青筋暴起的状态与以往角色判若两人。
他饰演的李豫京是一个背负13年未破旧案愧疚的刑警,在回忆戏中,面对当年案发现场的照片,手指无意识摩挲枪套的小动作,将创伤后应激障碍刻画得入木三分。
万茜则贡献了精彩的“冷面刑警”演绎。 她的角色岳晴川是警队的“冰刃”,也是深夜痛哭的母亲。当她面对拐卖自己女儿的人贩子时,将警用手电筒光柱直射对方眼睛,声音平静却令人不寒而栗。万茜成功塑造了一个国产剧中罕见的“非完美女主”。 她作为警察的坚韧飒爽和作为母亲的感同身受统一于一体,令人物更具女性力量。
余文乐饰演的幕后黑手段长河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这个角色总是一身考究西装,甚至在指使犯罪时还慢条斯理地擦拭金丝眼镜,呈现出一种优雅的恶,比张牙舞爪的暴徒更令人毛骨悚然。
作为《踏血寻梅》的导演,翁子光这次将电影级美学融入剧集创作,废弃工厂的锈迹、雪地追车的长镜头,每一帧都展现出电影级的质感。翁子光在电影领域积累的优势在这部剧中得到充分展现。他不仅注重视觉呈现,更深耕故事深度,使剧集兼具观赏性与思想性。 这种创作风格与他此前在《踏血寻梅》中展现的探索精神一脉相承。
导演徐忱则专攻“心理战”,连罪犯掏枪前的手指颤动都要抠细节,硬生生把刑侦剧拍成“人性解剖实录”。 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人联想到经典刑侦剧的创作态度。编剧娄霄鹏曾执笔《尘封十三载》,这次在《冬城猎凶》中再次展现了他对复杂叙事的掌控能力。 儿童拐卖案里埋着劫案线索,受害者家属竟是当年劫匪,这种环环相扣的设计让观众直呼脑子跟不上反转速度。
道具组复制的千禧年派出所里,搪瓷缸上的掉漆、黑板报粉笔字的晕染,连老刑警们习惯性弹烟灰的桌面焦痕都精确还原。 这种对真实的追求,为剧集增添了可信度。《冬城猎凶》的故事背景设置在千禧年前后的东北,这一选择本身就富有深意。 那个时期东北正经历国企改制,工厂倒闭,工人下岗,社会动荡不安。
剧中没有简单将角色区分为善恶两极,而是试图探索人性的灰色地带。 一个货车司机可能因欠薪和儿子重病被迫犯罪,镜头扫过他手机屏保上儿子照片的细节,引发观众对恶的根源的思考。这种对时代背景的重视,与翁子光前作《踏血寻梅》一脉相承。 在那部影片中,他关注香港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困境,展现了对社会议题的深入思考。
观众对这部剧的期待值颇高,特别是对王阳和万茜的演技对决充满兴趣,两位主演此次的角色塑造都与以往形象有较大突破,这成为剧集的一大看点。此外,剧集选择东北作为故事背景地也引发讨论。冰封的松花江与老工业区锈蚀的厂房,构成最具冲击力的罪案舞台,这种地域特色为国产悬疑剧带来了新鲜感。
从已释放的杀青特辑来看,网友已经自发开始“列文虎克式”逐帧解析:王阳腰间隐约可见的伤疤是否与旧案有关? 万茜办公室日历上圈红的日期暗藏什么玄机? 这种互动参与也证明了剧集的吸引力。
随着多平台联动的播出策略,加上电影级制作和实力派演员的加持,《冬城猎凶》有望在悬疑剧市场开辟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