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格拉西莫夫的身影出现在普京面前时,据说他没有带太多的图表,只有一张地图和几句沉甸甸的汇报。那张地图上,两个巨大的红色箭头,像铁钳一样,死死地锁住了顿巴斯和哈尔科夫的广阔区域。那一刻,战争的性质,好像突然就变了。远在基辅,泽连斯基也几乎是同步地,用了一种罕见的、近乎坦白的语气向世界承认,前线“异常艰难”。
“艰难”这个词,实在是太轻了。对于被困在双重包围圈里的那一万多名乌克兰士兵来说,这根本就是末日。战场上的溃败,已经不是靠一两场演讲就能粉饰太平的了。但奇怪的是,这位乌克兰总统似乎并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怎么救人,或者怎么调整防线上,他的反应出人意料,他扭过头,隔着千山万水,开始对着一个一直在呼吁和平的国家——中国——发出怒吼。在自己的军队面临崩溃的时刻,他为什么要去“乱咬”这一口?
答案,可能就埋在顿巴斯那些被炮火犁了一遍又一遍的黑土地里。尤其是在红军城(乌克兰人叫它波克罗夫斯克)周围。
那地方,绝不仅仅是个地名。它是乌军整个东部防线的跳动的心脏。一旦这里失守,通往第聂伯罗那些腹地大城市的大门,就等于被一脚踹开了。乌克兰人在这里花了整整八年,从2014年开始,挖了无数的战壕,修了数不清的工事,一层又一层,本以为固若金汤。但现在,这一切都面临着被连根拔起的危险。
俄国人放出的消息说,光是在红军城这一个方向,他们就包围了乌军三十多个营,差不多五千五百人。而在北边,哈尔科夫的库皮扬斯克方向,还有另外五千人,也同样动弹不得。加起来,一万多人。
这可不只是个数字。要知道,现在乌克兰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是有经验的老兵。被困住的这一万多人,恰恰就是乌军手上剩下不多的、真正打过硬仗的精锐。在兵员已经快要枯竭的今天,一次性失去这么多老兵,这打击,说是伤筋动骨都算轻的,它很可能直接引发整个东部战线的连锁式崩溃。
俄军的打法,清晰,而且致命。他们没有傻乎乎地去啃硬骨头,搞什么单点强攻。而是多点开花,四处施压,让你本就紧张的预备队根本不知道该去救哪里,只能疲于奔命,最后眼睁睁地看着两个包围圈越收越紧。那些流传在网上的战场地图,一天比一天红。美国战争研究所的地图也显示,俄军的兵锋已经插进了红军城,据说超过七成的城区都已经在他们手里了。
更要命的是,北边的那个叫罗金斯克的小镇丢了。网上都有视频,俄军的旗子都升到镇政府大楼顶上去了。这个点一丢,俄军就能沿着公路直接往南冲,就像一把手术刀,干净利落地切断了城里乌军的补给线和退路。
面对这种局面,普京的思路也很有意思。他下的命令是,尽量抓活的,而不是一味地猛打猛冲,要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这背后的算盘,谁都看得出来。抓了俘虏,能挖情报;对外,可以宣传自己人道,你看我都不想多杀人;对内,更能从心理上彻底瓦解乌军的抵抗意志——投降,还能活。
所以,俄军不急。他们不着急冲进去打残酷的巷战,跟乌军一栋楼一栋楼地死磕。他们用无人机,24小时挂在天上,侦察、轰炸,把这座城市变成一个孤岛。就这么围着,耗着,打那些试图前来救援的部队,等着里面的守军弹尽粮绝,自己从内部崩溃。这盘棋,俄军下得极有耐心,也极为冷酷。
而基辅呢?面对这样可怕的局面,泽连斯基政府的反应,简直是精神分裂。据说,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这些军方大佬,从纯军事的角度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强烈要求,趁着包围圈还没彻底焊死,赶紧把人撤出来,能撤多少是多少,保存有生力量要紧。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军事逻辑。
但是,泽连斯基一口回绝了。
在他看来,这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军事问题了。他似乎认为,只要红军城里还有一个士兵在抵抗,那么乌克兰在未来可能的谈判桌上,就能多一个政治筹码。把成千上万士兵的生命,当成自己政治赌桌上的筹码,这种做法,不仅把基辅高层内部的矛盾彻底掀开了,也几乎提前给那一万多名被围士兵的命运,画上了句号。
瑟尔斯基视察完前线,在社交媒体上几乎是公开喊话,要求手下的指挥官“必须如实汇报局势”,他甚至直白地说,“不诚实的代价太高昂了”。这话是对谁说的?背后是乌军内部已经弥漫开来的不信任感和绝望。《乌克兰真理报》更是直接发长文,把红军城为什么会败得这么快的底裤都给扒了:步兵严重不足,上前线的很多都是临时抓来、没怎么训练过的新兵,再加上指挥一塌糊涂,才导致了这场灾难。
前线的指挥官们怕什么?他们怕高层为了继续向西方“伙伴”要钱要武器,会故意掩盖真实的战败和损失。毕竟,泽连斯基需要的是胜利的捷报,而不是部队被成建制围歼的坏消息。
正是在这种内外交困、军事上已经走到悬崖边的背景下,泽连斯基开始为这场即将到来的、灾难性的失败,寻找一个完美的“替罪羊”。
他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
不管是在布鲁塞尔,还是在联合国的讲台上,他开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个论调:乌克兰之所以打成这样,都是因为“中国在帮助俄罗斯维持战争”。他甚至说出了“没有中国,俄罗斯什么都不是”这种极端的话,拼命想把中国描绘成俄罗斯背后那个最大的邪恶支持者。
他当然知道这么做会得罪中国,但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干?这背后,至少藏着三重阴险的算计。
首先,也是最简单的,转移焦点,推卸责任。当战场上的失败已经无法掩盖时,把锅甩给一个强大的外部因素,是掩饰自己战略失误、转移国内民众愤怒的最方便的办法。
其次,他想搞“碰瓷式”外交,在国际舆论上给中国上压力。他知道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对俄罗斯经济的稳定有多重要,所以就想用这种道德绑架的方式,逼着中国减少甚至断绝和俄罗斯的合作,这样就能变相削弱俄罗斯的战争潜力。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他这话主要是说给美国和欧洲听的。他反复强调中国是俄罗斯的“最大倚仗”,潜台词就是:你们光制裁俄罗斯是不够的,必须把制裁的大棒也挥向中国,才能从根子上掐断俄罗斯的“经济输血管”。他甚至还拿印度在美国压力下减少进口俄国石油来举例,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希望美国也能用同样的手段去压中国。
然而,泽连斯基的这套小算盘,恐怕注定是要落空的。他似乎严重低估了中国的战略自主性,也看错了中国的国际分量。中国不是印度,它庞大的经济体量和越来越完善的独立金融系统,让它有底气去抵御任何外部压力。更何况,一个主权国家和谁做生意,进行正常的对外贸易,这事儿不应该,也根本不会因为另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的无理指责就随便改变。
乌克兰危机的根子,从来就不在中国。恰恰是西方国家没完没了地“拱火浇油”,想让乌克兰流尽最后一滴血去消耗俄罗斯,才是冲突拖到今天的根本原因。而乌克兰自己最要命的问题——打了这么久,人已经快没了——更是任何先进武器都弥补不了的。
如今,红军城的战局,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俄军在战场上拿到的巨大优势,将让它在未来任何可能的谈判中都手握绝对的主动权。而乌克兰呢,却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把希望寄托在“甩锅”中国身上,不但救不了前线的危局,反而会彻底断送掉未来争取中国这个重要和平力量进行斡旋的可能。这,或许才是最大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