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安能物流要被私有化,股价不涨反而大跌,大股东清场重组

得,事儿来了。

今儿个咱不聊别的,就盘一盘安能物流这档子事。

停牌快一个月,一家市值百亿的“快运之王”,突然说可能要被人买走,从港交所退市。你猜怎么着?消息一出来,股价“咣”一下,先给你跌个25%,收盘还趴着10%。

这就怪了。

按理说,有人要溢价收购,那是天大的利好,股价不得跟打了鸡血似的往上蹿?怎么到安能这儿,就跟听了鬼故事一样,大伙儿撒腿就跑?这唱的是哪一出?

这里头的水,深着呢。就像一锅看着平静的骨头汤,你拿勺子往下一探,好家伙,底下全是料,还全是硬茬。

这事儿,表面上看,是大股东大钲资本领着两个哥们(淡马锡、淡明资本)要搞私有化。说白了,就是要把这家上市公司,重新变回一家私人公司。但最有意思的点在哪儿?领头的大钲资本,它本来就是安能最大的股东,董事长席位上都坐着他们的人,跟创始人秦兴华一块儿当“联席主席”。

这就好比啥呢?你已经是这家的男主人了,天天在客厅坐着,结果你突然跟媳妇儿说:“媳妇儿,我想把你连同这个家一起买下来,然后咱俩关起门来过日子。” 你媳妇儿能不懵吗?街坊四邻能不犯嘀咕吗?你本来就在家里说了算,还多此一举干嘛?

所以,这事儿根本就不是“买不买”的问题,而是“谁说了算”以及“接下来要怎么玩”的问题。

要我说,这根本就不是一出商业并购剧,这是一出活脱脱的“宫斗戏”,还是资本版的。

你看啊,安能这家公司,创始人秦兴华,算是个草莽英雄,带着兄弟们从零开始,把一个加盟制的快运网络铺满了全国,号称“快运之王”。这是典型的实干派,靠的是一单一单的货、一个一个的网点,硬生生拼出来的江山。

可这江山,光有热血和兄弟是不够的,还得有钱。钱从哪儿来?资本。

大钲资本,就是那个关键时刻送来“粮草”的人。2020年,安能搞快递搞得差点断气,大钲揣着3亿美金进来了,救了命,还一路扶持着上了市。这叫什么?这叫雪中送炭,是恩人。

但资本这个东西,它从来不是慈善家。它送炭,是为了冬天过后,能分走你家最大的一块烤肉。

上市之后,故事就开始变味儿了。原来的创始人“铁三角”,散了,只剩下秦兴华一个。大钲资本呢,从一个幕后的财务投资者,一步步走到了台前。派人进董事会,这只是第一步。后来业绩一不好,股价一跌,干脆,他们的人陈伟豪直接跟创始人秦兴华平起平坐,当了“联席主席”。

“联席”这个词,在中国的语境里,特别有嚼头。听着是两个人一起说了算,但很多时候,它真正的意思是:“老的那个,你该歇歇了,新的这个要开始干活了。”

你想想,大钲资本是什么来头?他们最著名的战绩,是把当年财务造假、摔得粉身碎骨的瑞幸咖啡,从ICU里捞出来,重新整得人模狗样,现在又生龙活虎了。这帮人,不是纯粹玩钱的,他们是“改造大师”,是“外科手术专家”。他们投资一个企业,不只是想等着分红,他们是想亲自下场,按照自己的图纸,把这个企业拆了重装。

所以,这次私有化,你再品品,是不是那个味儿就出来了?

大钲资本觉得,安能现在这个样子,在港交所当个上市公司,缩手缩脚的,不行。为啥?

第一,上市公司要脸面。你每个季度的财报都得拿出来给所有人看,今天利润降了,明天市场份额丢了,股民跟催命鬼似的在后头骂。你想做点大动作,比如伤筋动骨地改革,或者豁出去打一场价格战,短期内财报肯定难看。这一难看,股价就得掉,管理层压力山大。这就像一个演员,天天活在聚光灯下,连抠个鼻屎都得偷偷摸摸的,还怎么磨练演技?

私有化,就是把聚光灯关了,拉上大幕。回到了自己的排练室,想怎么折腾怎么折腾。是打断骨头重接,还是闭关修炼个三五年,外面的人谁也管不着。等哪天神功大成了,再重新出来见人,那时候可能就不是在港交所敲个钟,而是打包卖给更大的巨头,或者换个地方(比如A股)卖个更好的价钱。

第二,这是权力的一次总交接。虽然大钲已经是大股东,陈伟豪也是联席主席,但创始人秦兴华还在,老的管理团队还有根基。这就像一辆车,有两个司机都想踩油门、打方向盘。平时路况好,凑合着开。现在外面是什么路况?是“死亡赛道”。

你看原文里提的,顺丰和京东,两家已经形成了“超级阵营”,快运规模加起来是安能的好几倍。这两大巨头,一个是“天网”(航空+直营),一个是“地网”(仓储+物流),都在疯狂地整合、并购。安能夹在中间,就像两大板块挤压下的一块小石头,随时可能被碾碎。

这种时候,你还想搞“联席”?还想平衡各方利益?门儿都没有。必须得有一个声音,一个意志,一个拳头。大钲资本要的就是这个。私有化,就是花一笔钱,把所有其他有想法、可能碍事的声音,全都请出去。特别是那些跟着创始人一路打天下,但可能跟不上资本新玩法的老伙计们。

说白了,就是“杯酒释兵权”的现代资本版。只不过这杯酒,贵了点,一百来亿。

这事儿对秦兴华这样的创始人来说,挺残酷的,也挺无奈的。他就像个手艺高超的铁匠,辛辛苦苦打了一辈子铁,造出了一把好剑。结果来了个富商,说:“你这剑不错,但我不想只买剑,我想连你带你的铁匠铺,一起买下来。以后你还是铁匠,但打什么剑,用什么铁,卖多少钱,得听我的。”

秦兴华和他的管理层为什么跟大钲拉锯了一个月?我估摸着,他们不甘心。自己养大的孩子,凭什么你说抱走就抱走?而且,对方开的价,可能还没到心理价位。股价大跌,也说明市场不看好这个价格,觉得太“抠”了。资本方想用最低的成本,拿走最大的控制权,而创始人这边,想在交出权力的同时,为自己和兄弟们争取最后一个体面的价格。

这就是停牌28天的真相——不是谈“做不做”,而是在谈“怎么做”,谈“价钱”。

从更大的格局看,安能这事儿,就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的一个缩影。

上半场,是草莽英雄的时代。靠着胆子大、兄弟多、能吃苦,就能拉起一支队伍,占山为王。无论是物流、电商还是互联网,到处都是这样的故事。

下半场,是资本玩家的时代。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野蛮生长结束了,精细化运营和资本运作变成了主角。这时候,光有江湖义气和苦劳,不管用了。你需要懂财务模型,懂战略布局,懂如何用钱生钱。而这,恰恰是那些在华尔街、在中环喝着咖啡的精英们的看家本领。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幕又一幕:创始人被自己请来的资本“架空”,或者干脆“请”出局。这不是谁对谁错,这就是商业世界的进化法则,冰冷,但有效。

安能的未来会怎样?如果私有化成功,它会从公众视野里消失一段时间。在这段“黑暗时期”里,大钲资本这帮“外科医生”会拿着手术刀,对它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可能会裁掉一些不赚钱的业务线,可能会换掉一批跟不上节奏的“老人”,可能会发动一场血腥的价格战去抢地盘。

等到它再次出现的时候,可能已经不再是那个我们熟悉的、带着点泥土气息的“快运之王”了。它会变成一个更高效、更冷酷、更像“华尔街作品”的赚钱机器。至于秦兴华,他可能会拿到一大笔钱,成为一个富有的“荣誉董事长”,也可能在某个时间点,彻底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

江湖路远,资本无情。安能的故事,不过是这个时代里,又一声无奈的叹息罢了。

这事儿你怎么咂摸味儿?是觉得资本太狠,还是觉得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评论区里碰一碰?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