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网警斩断侵公黑色产业链,你的身份可能正被批量贩卖

你是否曾为了蝇头小利,不假思索地提交了身份证、人脸识别信息?你或许认为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便捷操作,却未曾想,你的“数字身份”可能已被不法分子悄然盗用,甚至在你的名下注册了“幽灵”公司。这并非科幻桥段,而是近日甘肃平凉网警侦破的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所揭示的残酷现实。

在这起“净网2025”专项行动中,一个以科技公司为幌子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他们通过非法购买和诱骗等手段,获取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该团伙诱骗本地人员注册公司营业执照,涉案营业执照高达613套,公章530枚。这些被“制造”出来的公司,随后被用于批量注册、验证和养护电商账号,最终在黑市上明码标价,出售牟利。这起全链条打击的案件,不仅揭露了数字黑产的猖獗,更敲响了普通人数字身份安全的警钟。

613套营业执照,意味着613个普通人的身份信息被恶意滥用。这些被诱骗注册的公司,在受害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甚至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马甲”。例如,一些受害者可能会因此背负不属于自己的巨额债务,甚至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正如河南男子徐先生收到“360借条”授信短信,被诱导填写个人信息,面临潜在的信贷风险。人脸信息一旦泄露,更可能导致“被贷款”的合成身份欺诈,让无辜者陷入漫长的维权困境,严重扰乱个人征信和正常生活。

与传统盗窃相比,数字身份泄露的危害更具隐蔽性、扩散性和长期性。传统盗窃通常是单次、有限的实物财产损失,而数字身份泄露则可能导致持续的、难以追溯的连锁反应。犯罪分子利用你的身份信息,可以轻易搭建虚假平台,诱导更多人上当受骗,形成庞大的犯罪网络。这种危害如同无形的瘟疫,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个人财产、社会诚信乃至国家安全。你的数字身份,不再仅仅代表你,它可能被“合成”成新的身份,用于更复杂的金融犯罪,其隐蔽性和长期性远超想象。

面对日益严峻的数字黑产威胁,我们不能仅寄希望于事后打击。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是一场需要全民参与的持久战。个人需提高警惕,不轻易泄露身份证、人脸识别等敏感信息,不贪图小利提供身份证明,特别是对于陌生链接和“高额低息贷款”的诱惑,务必保持清醒。一旦发现自己名下有不明公司注册,应立即通过市场监管部门的官方渠道核查并举报。同时,企业应严格履行《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堵塞管理漏洞。监管部门和执法机关则要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零容忍,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让违法者无处遁形。

数字时代,个人信息是比现金更宝贵的财富。守护好我们的“数字身份”,就是守护我们的未来。我们应共同构建一道坚固的数字长城,让每一份数字身份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不让任何一个人成为黑色产业链的牺牲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数字经济带来的便利与繁荣,而不必担忧其背后的阴影。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