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牛市前夜”的鼓吹,一边是“怕选错”的纠结,屏幕里红绿闪烁像心电图,2025年的盘面在握手与试探之间前进。
时间往回拨到2025年1月,市场还在去年那轮急冲后的回落余震里晃,券商营业部大厅里冷清到能听见工牌碰撞的声响,成交额偶尔冲上两万亿又缩回去,像试水。
2月里聊天群里冒出来的词是“理性回暖”,有投资者给我看他的对账单,浮盈2.7%,他说不多,但起码不是临时工行情,语气像是从寒冬里刚解冻。
3月开始成交放大,北向净买入带着节律地进出,我在数据终端上看见一串数字停在49.29万亿元的累计成交旁边,外资对价的那种迟疑感没完全消失,却被估值吸引拖着走。
4月的一天,我路过上地的咖啡馆,隔壁桌在聊“端侧大模型落地”,听起来很热闹,掏手机一查,电子板块市值已压过银行,坐标切换得很干脆。
5月的访谈里,一家险资的权益负责人说权益仓位往上抬到“八分多一点”,我追问“八点几”,他笑着说写8%吧,合规上更稳妥,表情里的兴奋没完全藏住。
6月披露数据显示险资股票投资余额冲到三万零六百多亿元,一位年长的投资人翻看报表说这回像样,2015年的影子不重,杠杆没到处乱跑。
7月的交易日里,两市成交连续堆在两万亿上方,不是天天炸裂但韧性凑出厚度,做市商朋友半开玩笑地说,量能像牙膏挤出来的,持续又不耀眼。
8月是一道分水岭,波动率年化落到15.9%,比“十三五”那会儿低了一截,技术派说轨道更顺了,基本面派在看中报,把“业绩抓手”当作口头禅。
同月的一个黄昏,我在浦东金融城楼下听两位年轻交易员争论AI硬件还是应用,一个说算力才是水电煤,另一个摆出清单:机器人、军工、创新药,语气像报菜名,背后是资金的路径选择。
进入9月,关于“扩散”的讨论越来越多,研究员把阶段拆成三段,我在会议室白板上写下三行字,缩圈、泛化、全面,旁边括号标注风险点,经济修复节奏和盈利兑现。
10月的会场里,某大型公募把“新质生产力+出海”贴成海报,路演PPT翻到资源、消费电子、创新药、游戏,台下有人小声吐槽“还是这些”,可资金就是往这里粘。
换个角度看,科创板的制度微调让研发投入重的公司更从容,几家AI芯片公司在会后小范围沟通,讲的不是故事,是产能爬坡和良率,对话里夹着“缺人”和“交期”。
另有一个点,融资余额爬到2.38万亿元,杠杆热度起来但不冒顶,做两融的经纪人说客户结构更杂,老手加了点杠杆,新手多半现金打底,留下回旋空间。
再把镜头拉远,居民资产在悄悄挪位,房产交易冷清的周末,银行理财柜台前问基金的多起来,有人把3年定存转成宽基指数,理由很朴素,收益看得见才算数。
我问自己,这些变化是情绪还是结构,答案偏向后者,机构持股比例到22%的数字不性感,却像楼房的钢筋,不显眼但关键。
对话片段记录一下,“这轮像慢牛吗”,我问,“更像混合体,结构里长出来的全面”,对方停顿两秒,“前提是宏观别掉链子”,语速明显放缓。
技术层面的小细节不该忽略,CPO、液冷、边缘端芯片这些词不再只出现在科普稿里,产线上的参数、服务器的PUE数字,在投资会上频繁出现,信息密度拉高。
也有脏数据,某只被热捧的人形机器人概念周内跌停两次,社区里骂声一片,冷静看是订单确认与估值水平的碰撞,情绪会先走极端再回位。
10月中旬的一个盘后,电子板块里一家龙头的电话会被挤爆,问题从AI推理卡的ASP讲到供应链备货周期,CFO说了句实在话,四季度能见度只有两个月,空气里有一丝不安。
这时候要谈外部镜像,高盛的“增持”报告给了8%的上行空间,H股3%,没有夸张的词,逻辑落在估值和盈利,全球资金再配置给中国资产了一条路。
而我更在意的是政策细微处的连续性,“稳定活跃”到“巩固回稳向好势头”,措辞的调门不高,执行里却有边际变化,社保和险资的比例上限上调就是实锤。
场内外的温差依旧存在,街头的物价感受、就业的真实压力,会延迟传到利润表,但股市会先一步预期,价格在前,数据在后,这点经常引争议。
把时间线再往后挪一点,年底前的行业配置更像两条腿走路,右侧拥抱趋势,左侧埋伏修复,化工和军工的估值分位不高,消息面的扰动却不少,短期得耐心。
我在一份路演纪要里看到“端侧AI渗透率可能超预期”的判断,旁边手写补充“硬件换机周期不整齐”,这句小注释显得诚实,市场需要这种不完美的提醒。
另一次走访里,一位做服务器的厂商展示液冷方案的迭代,工程师指着一处接头说这里去年还漏过一次,后来改了密封材质,这种小修小补才是技术真实的样子。
对投资者来说,最大的悬念是时间,扩散从什么时候真正跨过去,没有闹钟提醒,更多是多点共振,业绩、政策、海外流动性,缺一都可能慢半拍。
我理解“牛市前夜”的说法是一种态度,一种站位,既不是喊口号,也不是泼冷水,是在复杂信息里挑出关键变量,再把节奏踩准。
有人会问,现在上车会不会晚,我反问,你是来坐顺风车,还是做长期股东,前者看势,后者看企业,路径不同,原则不同。
这一路走到2025年的秋天,市场从情绪的浪尖落到基本面的堤岸,脚下更硬,但浪还在拍,节奏不会照顾每个人的舒适度。
如果把这轮行情命名,我更愿意叫它“由内而外的长坡”,坡不陡,弯不少,路边会有诱惑的霓虹,也会有坑洞,慢点不丢人,稳住更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