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A股警报!2.4万亿杠杆资金创历史新高,卖菜大妈突然开始讨论止损,行情到极限了?

我跟你说个真事啊,就在上周我家小区门口的早餐摊,卖菜大妈一边炸油条一边刷手机看股票,突然抬头问我:“你看我这创业板都涨到3000点了,群里老伙计都让我加仓,可我总觉得心里发慌,这行情是不是要到头了?”

说实话,最近这种担忧我听到太多了。就在9月17日,A股两融余额居然突破了2.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个数字什么概念?比2015年大牛市时的峰值还要高,短短一个多月就从2万亿冲到2.4万亿,这种狂奔速度十年里只出现过三次,每次之后市场都出现了大幅震荡。

更让人睡不着的是,现在热门板块已经挤得像早高峰的地铁。AI算力、新能源这些赛道被资金疯抢,华夏理财的AI算力基金近一年涨了92.51%,光大理财的新能源基金涨超90%。宁德时代股价创新高,六大投行全都喊“买入”,但中信建投9月份就预警说TMT板块拥挤度已经接近警戒线了。

你猜怎么着?就在大盘看似火热的时候,很多人的账户其实在缩水。指数涨个股不涨,指数跌个股跌更狠,每天涨停板那么多,但一翻自己账户全是绿的。有网友调侃说现在的A股就是“机构吃肉,散户连汤都喝不上,还得挨打”。

数据不会骗人。现在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是2.51%,虽然绝对值创新高,但这个比例其实远低于2015年超过4%的峰值水平。这说明什么?市场体量大了,但杠杆的强度其实没有当年那么疯狂。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绝对值,而在增速,两个月暴涨4000多亿,这种速度真的很吓人。2015年那波行情也是这么起来的,然后呢?大家都记得后来的结局。现在最让我担心的是板块极端分化。资金全挤在少数几个热点上,就像早高峰的城市主干道,稍微有点剐蹭就堵得动弹不得。这种“抱团过热”的情况,2021年新能源板块和2023年AI板块都出现过,之后都跟着阶段性调整。

看看具体数据吧。电力设备、电子、非银金融、有色金属、通信这些行业位居融资净买入额前列。个股方面,阳光电源、胜宏科技、先导智能、宁德时代、中际旭创这些股票被融资资金疯抢。但你知道吗?就在这些热门板块被资金追捧的同时,市场已经开始出现风格切换的苗头。9月24日半导体、光伏还在涨,但旅游、银行已经开始逆势调整了,这种“防御与进攻”风格同时出现的现象,和历史上节前的市场特征一模一样。

这种轮动不是下跌,反而是市场更健康的表现。2022年底新能源板块跌了不少,当时没人关注,但2023年就成了主线;现在轮到消费、周期这些板块估值在低位,资金自然会慢慢挪过去。

杠杆资金是当前最明显的风险点。截至9月17日,沪、深、北三市两融余额达到24054.44亿元,融资余额成为推动增长的核心力量。从8月5日重回2万亿元到现在,才一个多月就增长了4000多亿元,单日交易额更是连续26天超200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好几倍。

虽然方正证券分析师说当前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依然处于2016年以来的历史中枢水平,但关键是“增速”而不是“绝对值”。这种快速增长的节奏,过去十年只出现过3次,每次之后市场都有不同程度的震荡调整。

另一个问题是热门板块估值过高。部分科技板块市盈率超100倍,接近2015年创业板峰值水平。AI芯片板块的成交额占比达到97和100的顶峰,60日均线上股票占比和创60日新高股票占比也处于绝对高位。

人形机器人板块在第37周的换手率百分位飙升至93,成交额占比也回升至88,显示出资金再度聚焦的迹象。光通信板块在第34-35周,换手率和成交额占比均达到100,是过热的顶点。

但风险确实存在。杠杆回潮是需要警惕的风险之一,尽管合规杠杆可控,但部分私募通过结构化产品变相加杠杆,若市场回调可能引发连锁平仓。外部冲击也是潜在风险,美联储降息节奏延后、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政策反复,或导致外资阶段性撤离。

现在的问题是,当卖菜大妈都开始讨论止损的时候,我们是该恐惧还是该贪婪?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绝不会简单重复。这场关于历史轮回的讨论,每个投资者心中,都该有本明白账。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