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菲律宾在南海和台海的一连串操作,为什么突然让中国动真格了?这事儿其实远没那么简单,背后牵扯的国家、军队、经济,甚至是普通人的饭碗,都在这场风波里打转。很多人只看到了新闻上的冲突画面,却没注意到潜伏着的那些深层次变化。你是不是也觉得,一向低调的中国,这次为啥突然要“算总账”,而且还摆出“谁敢踩线就得付代价”的架势?其实,菲律宾的动作已经把事情推到了临界点。
这几年,美国和菲律宾关系真是越来越铁了。去年,美菲双方签下了加强防务合作协议,直接让美军能用菲律宾更多军事基地。这还不够,美国还在巴丹群岛这个距离台湾只有一百公里的地方,部署了岸基反舰导弹。你没看错,直接把南海和台海局势连在一块儿了。这种布局,在军事圈里都被看作是“棋盘重置”。以前大家都在南海争几块礁石、几条渔船,现在美国和菲律宾联起手,给整个地区都加了难度系数。别看美方表面上信誓旦旦地说“与菲律宾肩并肩”,但真打起来,美国航母都不敢靠太近。美军智库自己都承认,真有事,最快也得几天才能反应过来。所以说,菲律宾这波属于“先冲锋,后续未必有人跟”。
说到身边的邻居,东盟国家其实一点都不热情。马来西亚和印尼都表示不想被拖进台海危机,越南倒是闷声不响地扩建南沙岛礁,专注搞自己的“小算盘”。菲律宾呢,只能自己往前冲。你可以想象,在一个本该互帮互助的朋友圈里,有人非要当“先锋”,结果发现大家都在旁边看热闹。这种孤立感,其实对菲律宾战略决策影响挺大。毕竟如果出事,没人会为它兜底,东盟集体“沉默”已经是最直接的信号了。
其实菲律宾国内也不太平。杜特尔特、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都出来公开怼现政府,质问马科斯是不是把国家“绑上了美国战车”。普通人更是心里没底,担心自己会不会莫名其妙被卷进冲突。去年一份民调显示,超过七成菲律宾人都怕台海冲突会让自家变成战场。可是对中国的负面观感,反而在持续下滑。大家嘴上不说,心里其实还是希望和平、希望日子能稳定过下去。更扎心的是,菲律宾央行最近都下调了全年GDP增速,说白了就是担心对华出口受影响,经济可能会踩下急刹车。你想啊,香蕉、镍矿、电子产品都得靠中国市场,真要是闹僵了,受伤的还是老百姓。
中国这次的做法,真的挺罕见的。先是外交部用“言而无信”的词公开怼菲律宾,下了重话,说“踩线必究”。紧接着,南部战区出动轰炸机、战斗机、驱逐舰,海空联合编队直接在巴拉望岛西边来一波实弹演习,摆明了就是告诉菲律宾,“你要闯我就真动手”。有的人可能觉得这只是秀肌肉,但实际影响远不止这些。中国还在经济上出招,暂停部分菲律宾香蕉出口许可,用贸易做杠杆,给菲律宾政府添堵。最有意思的是,这次中国的警告直接同步给全球媒体。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专门用“勿谓言之不预”收尾,这句话上一次出现,还是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前夜。说白了,就是官方已经把话说到不能再明了。
我查了下相关专家观点,国防大学李大光教授就直言,这种场合阅兵是秀肌肉,战场才是真检验。菲律宾这次可算是撞在了“枪口上”。而且各路数据也说明,菲律宾要是继续“顶风作案”,经济、外交、安全几条线都要吃苦头。有媒体报道,中国海关已经开始暂缓菲律宾三家企业的出口许可,外界都在猜,会不会下一步就是更大范围的打击。东盟的态度也很关键,毕竟大多数邻国都不想参与台海危机,搞不好菲律宾真成“炮灰”了,只能自己扛后果。
其实,这场中菲博弈对咱们普通人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新闻事件。你有亲戚在菲律宾做生意吗?你平常买的香蕉、电子产品,可能价格也会跟着波动。更别说万一冲突升级,整个地区的安全局势都会变得紧张。对于菲律宾来说,马科斯政府其实在赌一个未来,但这是一场谁也无法预设结局的豪赌。对中国而言,这次“算总账”,不仅是对菲律宾的警示,也是给整个区域上的一堂示范课:南海可以谈,台湾不能碰底线。
未来几周,世界都在看中国会怎么用最小的代价、最大的压力,把这场危机变成自己的机会。有时候,鸡就是用来儆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