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八路军一度被敌人称为“三枪八路”——打三枪就得发起冲锋,因为弹药极度匮乏。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太行山深处的悬崖绝壁间,一群穿着灰布军装的人,竟白手起家建起了一座能月产400多支步枪和2000多发炮弹的兵工厂,连朱德总司令都亲切地称它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
他们是如何在敌人眼皮底下实现这一奇迹的?又是谁领导了这场军工战线上的伟大逆袭?
太行山里的军工奇迹
1939年,当刘鼎受命担任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时,他面对的是一幅极其困难的画面。日军严密封锁,武器装备极度匮乏,八路军战士往往打了几枪就不得不发起冲锋与敌人肉搏,因此被称为“三枪八路”。
在彭德怀、左权等八路军首长的支持下,刘鼎与第一任军工部长刘鹏等人开始筹划建设一个稳固的兵工基地。他们选中了山西黎城县西北部水窑山上的黄崖洞——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中国军工发源地”的创建
建设兵工厂的过程异常艰难。由于缺乏无缝钢管制造枪管,军工人员不得不拆毁敌人铁路上的钢轨来代替;没有深孔加工设备,就用车床攻坚;电力不足,就靠人力手摇脚蹬来驱动车床和电机生产。
在刘鼎、刘鹏等人的领导下,黄崖洞兵工厂逐渐发展起来。到1941年,这里已经形成了月产400多支步枪和2000多发炮弹的生产能力,一年生产的武器可以装备16个团。朱德总司令高兴地称赞其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
“八一式马步枪”的诞生
1940年8月1日,黄崖洞兵工厂推出了一个革命性的产品——八一式马步枪。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支制式步枪,改变了人民军队没有制式兵器的历史。
这种步枪结合了捷克式、汉阳式、三八式等国内外步枪的优点,由造枪技师刘贵福更新设计,重量轻、射击精度好,有效射程达400米。最特别的是它折叠在枪上的三棱刺刀,肉搏时能迅速脱钩弹出,而且行军时不会有明显的刃面反光,非常适合山地游击作战。
在关家垴战斗中,这种步枪展现出了惊人效果——日军发现八路军手中的步枪刺刀弹出非常快,没等他们安上“三八大盖”的刺刀,八路军的刺刀就已经刺了过来。日军惊恐地推断:“八路军在太行山上兴建了现代化兵工厂,拥有先进设备与外国专家”。
军工生产的全面创新
刘鼎不仅推动了步枪的制式化生产,还组织工程师攻破了白口生铁的焖火技术,试制了八路军总部第一批50mm迫击炮及炮弹。他还指导化学专业人员试制了硫酸、硝酸、硝化甘油和硝铵炸药,结束了人民兵工只能使用黑火药的历史,极大地提升了炮弹和手榴弹的杀伤力。
为了培养专业人才,刘鼎创办了太行工业学校(山西中北大学前身),设立机械班、化工班、矿冶班等,为人民兵工培养了一批又红又专的骨干力量。他还编写了《地雷制造使用法》《各种地雷触发装置法》,创办地雷训练班,掀起了“村村造地雷,户户有地雷”的爆破运动。
人民兵工的苏区渊源
其实,人民兵工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苏区时期。1933年,刘鼎就在闽浙赣苏区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进了黑火药的配方,缩小了弹壳直径,增强了手榴弹的爆炸威力。他还制造了3门35mm口径的小迫击炮及炮弹——这是兵工史上我军制造的第一批火炮。
方志敏在狱中遗著中专门描述了这批武器的效果:“我们的兵工厂加紧工作,子弹比以前增加百分之三百,手榴弹增加百分之五百,迫击炮弹改良了,而且还多造百分之四百多。甚至连小钢炮都造出来了...”
延安的军工创造
与此同时,在延安,军委军工局负责人李强领导着另一支军工队伍。以沈鸿、钱志道为代表的技术人员发挥聪明才智,为军工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沈鸿设计制造了便于行军携带的小型枪支修理机械组合,被前线称为“马背工厂”。他还带领青年学生设计制造出用于造枪的机器和模具,以及炼铁高炉。钱志道则负责生产复装子弹和制造手榴弹,使复装子弹由日产三四百发上升到1000发以上。
李强非常重视技术人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1944年5月,李强荣获“特等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毛泽东为他题词:“坚持到底”。
黄崖洞保卫战
随着黄崖洞兵工厂的作用日益显著,它也引起了日军的特别注意。1941年11月,日军纠集5000余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进逼黄崖洞。
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奉命守卫阵地,掩护兵工厂转移。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给部队下了死命令:必须坚守5天!八路军与5倍之敌激战八昼夜,以166人伤亡的代价毙伤敌人1000余人,取得了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果,安全转移了兵工厂。
当地百姓也为保卫兵工厂作出了巨大贡献。上赤峪村家家户户都是军工职工的好房东,日军侵扰时,村民们自发站岗放哨,掩护职工。兵工厂运输有困难,乡亲们翻山越岭把原材料送进工厂,再肩扛手提将枪炮和弹药送到一线,成为太行山上的“钢铁运输队”。
人民兵工的传承
抗战胜利后,刘鼎受中央委派,带领兵工骨干到东北筹建兵工基地。解放战争时期,他组织试制了46式瞬发引信,提高了82mm迫击炮弹的射程和杀伤力。他还组织人员利用去掉头部的氧气瓶或汽油桶,加装方向控制与俯仰机制,制成了黄色炸药包投掷器,被毛泽东称赞为“土飞机”。
新中国成立后,刘鼎被中央任命为重工业部副部长,分管兵工、机器、汽车、船舶及电信等工业。他构思了新中国兵工建设的第一张蓝图,制定了《现有工厂调整大纲》《五年新建工厂大纲》等兵工建设计划。1952年5月,中央在这些报告的基础上,制定并通过了《关于兵工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我国第一批18种制式化武器型谱。
从太行山深处的黄崖洞到新中国现代化兵工体系,人民兵工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苦卓绝的发展道路。那些在窑洞里设计图纸、在煤油灯下调试设备、用敌人铁轨制造步枪的军工战士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资料】:《刘鼎:被誉为“兵工泰斗”》(学习时报)、《湘籍将领刘鹏:八路军兵工厂创始人之一》(华声在线)、《延安军工多创造》(中国核工业报)、《黄崖洞锻造军工魂》(河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