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觉得英雄遥不可及
但,你可曾留意过
那些生活里的点点星光
是深夜机房中
指尖在键盘上飞舞的话务员
是油污遍布的修理工间
扎根岗位十余载的修理工
……
无论身在什么岗位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
党 员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
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
诠释着军人的热血与坚守
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寻觅闪耀身边的党员足迹
凌晨两点,总机接续台仍然闪烁不断。忽然,一个带着哽咽的女声接入中士王婕的机位:“同志,我爱人失联三天了!家里有急事……”瞬间,王婕的心被揪紧,手指飞速敲击着键盘。她一边柔声安抚道:“嫂子别急,我们马上联系。”一边拨出任务地值班室的电话。
在层层转接的两分钟里,王婕清楚地感受到听筒那边焦灼的呼吸声,她额头的汗水止不住地浸了出来。直到话机里一声浑厚的声音响起:“老婆,我在。”王婕终于长舒一口气。
翌日,这位军嫂专程回电致谢,王婕轻声回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随后,便转身投入到新的转接中……
讲述人:许思宁
体能特三,是每一名士兵都想追逐的“头衔”,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2022年5月,某旅体能专项考核展开的时候,有不少人摩拳擦掌、志在必得,已经38岁的三级军士长刘清军也是其中之一。
“已经是高级士官,没有必要跟年轻人争高下。”有战友跟刘清军讨论过其中的意义,但这名老班长的态度十分坚决:“我不走在前边,年轻的战友怎么看得的见可能性!”
深耕卫生专业22年,刘清军早已是业务大拿,但他始终保持学习姿态,放下身段向年轻战友请教新知,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向大家倾囊相授,为单位带出了一大批专业骨干。即便如此他对极限的追求并没有停止。
考场上,刘清军拼尽全力。8个考核项目,他项项优秀,3000米跑成绩更是跨年龄段领先,为同场参考的官兵立起了标杆。最终,刘清军顺利通过专项考核,成为了该旅第一个通过特三考核的高级军士。
当盐霜浸透迷彩服时,总有人会想起他常说的话:“党员的肩膀,就是要扛起更多责任。”
讲述人:何惠玲
“对于排爆作业而言,机会永远只有一次,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如今,已走上教练员岗位的一级上士卢江每次讲课时,都会向大家反复强调这句话。在任务面前,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去年,实弹射击场上,一枚哑弹的出现打断了训练。受领排爆命令后,卢江迅速穿上排爆服前往落弹区,确认未爆弹状态稳定后,他熟练地拿起专用工具进行挖掘。时间一分一秒流逝,重达几十斤的排爆服内,卢江早已满头大汗。随着弹体完全暴露,他小心地安置雷管,连接起爆器,再拖着湿重的行头跑到起爆点,按下红色按钮,未爆弹被成功排除。
“我是党员,兵龄最长,我不能把危险留给我的战友。”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他以党员徽章作“指南针”,指尖在爆破阵地上勾勒先锋轨迹,让 “我先上”的誓言在生死考验中熠熠生辉。
讲述人:周承炜
拂晓,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休整了一夜的车队即将开始新一轮机动。忽然,对讲机传来急促的呼叫:“六号运输车点火异常!” 凛冽的空气仿佛被骤然冻结。
“我在梯队,马上检修!”此时,三级军士长贾毅的声音传来。话音未落,只见他熟练地钻进车底。高原的寒风像冰刀,刮过裸露的金属底盘,发出刺耳的呼啸。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他的双手冻得通红肿胀,却依旧咬紧牙关排障,经过五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战车终于重燃引擎,轰鸣声响彻雪域高原。
这一刻,贾毅顾不上被刮破皮的双手,他的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维修保障就是战斗力,党旗要飘在战斗力最前沿!”作为单位点维修骨干,他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此刻,他的身影在风雪中如同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激励着身后的官兵勇毅前行!
讲述人:左刘伟
铿锵玫瑰静绽放
距离考核终点已经不足200米,但这最后的一段路几乎都是直立的山石,想要登顶谈何容易!作为上等兵中为数不多的党员,郭佳带头向峰顶发起冲锋,却不想一脚踩空,重重地摔在了布满碎石块的地上。
这次考核,对于女兵分队而言难度颇高,尤其是最后的山地奔袭,每一步都是在挑战她们的极限。郭佳撑起身子,用冻僵的手抹过额头,把冰碴子甩在地上,她没有理会战友的劝阻,而是继续向上攀登。
女兵坚定的身影后,急促的喘息与呼啸的风声绞作一团,战友们背着沉重的装具,跟上了郭佳继续前进的步伐。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女兵们顺着攀登绳一步步向上挪,步幅不大但却十分坚定,凛冽的风便顺着喉咙倒灌而下。
最终,山顶的风景里有了女兵们样子。粘着雪粒的连旗在风中展开,扫过她们的头顶,女兵分队按时到达终点、顺利通过考核。风中,身旁的班长静静看着郭佳,而郭佳却望着远处连绵的雪峰笑逐颜开。
讲述人:何 昊
当先锋模范的画面定格在眼前
你脑海中是否也浮现出那熟悉的身影
……
屏幕前的你
记忆中是否也有关于党员先锋的故事
不妨在评论区写下那些闪耀的时光碎片
让更多平凡坚守的剪影
在历史的长河里
成为永不褪色的先锋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