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自带“百亿家产”光环的网红,去采访一个在好莱坞都混得风生水起的国际影星,你猜会发生什么?
我跟你讲,最近奢侈品牌Chloé(蔻依)的一场直播,就给我们上演了一出活生生的“灾难片”,看得我脚趾头都抠出了一套三室一厅。
这场直播的主角,一边是靠着恋爱综艺火起来的翁青雅,标签是“顶级白富美”,伦敦艺术大学硕士,反正人设是拉满了。
另一边,是演员朱珠,这姐们儿可不是一般人,那是在国际上都刷过脸的。
咱先不说那场面有多尴尬,先聊聊朱珠。
说实话,要不是她在那撑着,这场直播估计开场三分钟就得崩。
全程,她就那么得体地笑着,不管对方说话多磕巴、逻辑多混乱,她都能耐心地听完,然后像变魔术一样,把一堆乱七八糟的词儿给你捋顺了,再流利地回答出来。
那感觉就像什么呢?
就像一个王者选手,带着一个连装备都不知道怎么买的青铜队友打排位,还得一边打野一边安慰队友“没关系,你能行”。
这情绪稳定能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朱珠这本事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她最早是干嘛的?
MTV的音乐主持人,就是VJ。
那时候她就天天跟国际大牌明星打交道,采访过像帕丽斯·希尔顿、林肯公园这种级别的,全程飙英文,那叫一个丝滑。
这种场子见多了,自然就练出来了。
后来她又去闯荡好莱坞,演过《云图》、《马可·波罗》这些大制作,跟汤姆·汉克斯、哈莉·贝瑞这些影帝影后搭戏。
你想想,常年在戛纳、威尼斯这种国际电影节走红毯,什么大场面没见过?
所以,面对一个业务能力几乎为零的主持人,她那份淡定,真的是刻在骨子里的。
说回另一位主角,翁青雅。
她是怎么坐上这个主持位的?
这事儿就得从一档叫《心动的信号》的恋爱综艺说起了。
当时她一出场,那“百亿家产”、“海归硕士”的标签,直接就把观众的眼球给抓住了。
节目里跟男嘉宾张根源牵手成功,也是赚足了话题。
结果呢?
节目一结束,才九天,俩人就官宣分手了。
这波操作,直接让她在网上的热度达到了顶峰。
流量这东西,对品牌来说就是钱啊。
Chloé估计也是看中了她这一点,觉得让她来主持,能引爆话题,来一波病毒式营销。
这个“小算盘”打得是挺响,可他们好像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专业。
他们以为找个有流量的“白富美”就能撑起场子,结果呢,流量是来了,但全是来看笑话的。
现在,咱们就来复盘一下这场堪称“大型社死现场”的采访。
从一开始,那味儿就不对了。
直播镜头是跟着翁青雅的视角,她去敲朱珠的房门。
门一开,朱珠很热情地打招呼。
结果翁青雅呢,跟没看见似的,自己一个人径直就往里走,奔着沙发去了,把朱珠和摄影师晾在门口。
朱珠当时都有点懵,还小声问了一句“外面还有人吗?”,意思是提醒她摄影师还没进来。
翁青雅理都没理,最后还是朱珠笑着自己把门关上,把摄影师让进来的。
就这一个开场,社交恐惧症看了都得犯病。
好不容易坐下了,你以为要开始了吧?
并没有。
现场陷入了一片死寂,长达好几秒。
翁青雅就那么坐着,手捏着卡片,眼神四处飘,就是不敢看朱珠。
那空气凝固的,我隔着屏幕都替她窒息。
终于,她开口了,那叫一个磕磕巴巴。
“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您对所挑选的这个品牌系列服装的看法如何?”这话问得,像不像小学生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
然后又是沉默,估计是旁边的工作人员提醒了她,她才挪了挪位置,理了理头发。
接下来的提问更是灾难。
“有幸邀请到朱珠这样的独立女性……(看一眼朱珠)……今天能与她一同分享,实为荣幸。”这哪是提问,这是在念自己的获奖感言吗?
还有什么“今天又是...”“...嗯,我在楼下先看了看那些新品。之后,也想(闭上眼)探究一下朱珠姐在穿搭上是否有自己独到的...一套心得或公式?”我听得都替她着急,一句话掰成八瓣说,中间还得闭个眼酝酿一下。
朱珠呢,全程就像在玩一个高难度的“猜词游戏”,得从这一堆破碎的语言里,精准地捕捉到问题的核心,然后再组织语言,流畅地回答。
这业务能力,真的是降维打击。
眼看着场面越来越冷,翁青雅开始频繁地向镜头外的工作人员投去求救的眼神。
估计是实在撑不住了,工作人员给她上了一台提词器。
这下好了,她开始照着稿子念,但那感觉更奇怪了,像个没有感情的播报机器。
最离谱的是,到最后,提词器都不管用了,他们竟然现场拉了一个穿着便服的工作人员上来救场!
那姑娘估计也是临时被抓来的,上来就坐在了最边上。
朱珠还特别体贴地让她往中间坐。
结果翁青雅反应倒是快,一屁股就坐到了最中间的C位。
然后就变成了,工作人员提问,朱珠回答,翁青雅偶尔插一句照着提词器念的问题。
这到底是谁在采访谁啊?
这事儿在网上传开后,马上就炸了。
有人就提到了一个叫“邓宁-克鲁格效应”的心理学现象,说白了就是,越是没本事的人,越是认识不到自己的没本事,反而还觉得自己挺牛的。
这套在翁青雅身上,好像还真有点那个意思。
还有个博主出来爆料,说自己当初也接到了这个活动主持的邀请,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被换掉了。
大家一看,原来品牌方是真的铁了心要用网红流量,而不是专业主持。
这下,网友的矛头直接就对准了品牌方Chloé。
大家都在骂,说一个国际大牌,为了点短期的流量,连自己的脸都不要了,找个连品牌名都念不对的人来站台,这不是砸自己招牌吗?
其实说白了,品牌想靠流量博眼球没错,但前提是,你得保证最基本的“品牌安全”吧?
你不能为了流量,把活动搞成一场笑话,最后流量是有了,全是负面的,那不是得不偿失吗?
这场直播,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在这个圈子里的一些怪象。
流量好像成了一切,专业和实力反倒没那么重要了。
但事实证明,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想靠着标签和人设一直混下去,那是不可能的。
真正的顶级,从来不是你身上贴了多少昂贵的标签,而是你站在那个位置上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从容、专业和对这份工作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