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唐太宗微服问酒肆老板 “朕的功业如何”?老板 7 字回答,竟获赏千金

贞观八年秋,长安西市的“醉仙楼”酒肆人声鼎沸。一身青布衣衫的唐太宗李世民,带着心腹大臣房玄龄,坐在角落的桌前。

他看着眼前觥筹交错的景象,忽然转头问酒肆老板王二:“掌柜的,你觉得当今陛下的功业如何?”王二正擦拭着酒壶,闻言动作一顿,抬头看了看李世民,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缓缓吐出七个字:“功过自有青史评。”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随即大笑起来。次日,内侍带着千两黄金来到醉仙楼,整个长安都轰动了——这平平无奇的七个字,为何能让帝王如此动容?

这背后,藏着贞观盛世下的君臣之道,也藏着一个酒肆老板不为人知的过往。

“掌柜的,再来一壶西凤酒!”邻桌的客商高声喊道,打断了李世民的思绪。王二应了一声,熟练地提起酒壶,快步走了过去。

李世民看着王二忙碌的身影,对身边的房玄龄低声说道:“玄龄,你看这长安西市,如今真是热闹非凡啊。”房玄龄点了点头:“陛下励精图治,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才有了今日的繁荣景象。”

李世民微微颔首,心中却有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自武德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以来,他宵衣旰食,殚精竭虑,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他重用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盛世的局面。可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玄武门之变中死去的兄弟,想起父亲李渊失望的眼神,心中便充满了愧疚和不安。

此次微服私访,李世民就是想听听百姓们对自己的真实评价。他厌倦了朝堂上大臣们的阿谀奉承,想要知道在普通百姓心中,自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皇帝。房玄龄深知李世民的心思,便陪他一同来到了长安最繁华的西市。

醉仙楼是西市有名的酒肆,老板王二为人豪爽,交游广阔,三教九流的人都愿意来这里喝酒聊天。李世民和房玄龄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点了几样小菜和一壶西凤酒,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邻桌的几个客商正在谈论着当今的朝政:“听说陛下最近又派李靖将军出征突厥了,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平定边疆,让我们百姓过上更加安稳的日子。”

另一个客商说道:“是啊,陛下真是一位明君。想当初,我们还是流离失所的难民,是陛下给了我们土地和种子,让我们能够安居乐业。”

李世民听着这些赞美之词,心中却没有多少喜悦。他知道,这些客商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繁荣,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内心的挣扎和愧疚。他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目光再次落在了王二身上。

王二看起来四十多岁,脸上布满了风霜,眼神却十分锐利。他似乎察觉到了李世民的目光,抬头看了过来,微微一笑。李世民心中一动,便有了刚才那番问话。

当王二说出“功过自有青史评”七个字时,李世民先是一愣,随即大笑起来。这七个字,既没有阿谀奉承,也没有刻意贬低,而是充满了一种客观和冷静。正是这种客观和冷静,让李世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真诚。

房玄龄也对王二的回答暗暗称奇,他没想到这个小小的酒肆老板,竟然有如此见识。他看向李世民,眼中满是赞许。

李世民放下酒杯,对王二说道:“掌柜的,你这话很有道理。来,朕……我敬你一杯。”王二也不推辞,拿起酒杯,与李世民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掌柜的,看你谈吐不凡,不像是普通的酒肆老板啊。”房玄龄忍不住问道。

王二手中的酒布顿了顿,目光飘向窗外熙攘的人群,像是在回忆遥远的往事,半晌才缓缓开口:“客官过奖了。年轻时我确曾在国子监读过几年书,家父也曾在朝为官,只是……”

他话音一顿,语气中染上一丝怅然,“武德四年,家父因卷入太子与秦王的纷争,被诬陷通敌,满门抄斩。我侥幸被家仆所救,才得以保全性命,从此隐姓埋名,辗转多年后才在长安开了这家醉仙楼。”

李世民心中猛地一震,武德四年正是他与李建成争斗最激烈的时候。他没想到眼前这个看似平凡的酒肆老板,竟有如此惨痛的过往。房玄龄也面露惊讶,连忙说道:“抱歉,提及了掌柜的伤心事。”

王二摇了摇头,苦笑道:“事已至此,早已看淡了。只是再也不愿沾染官场的是非,安稳度日便好。”李世民看着王二眼中深藏的伤痛,心中涌起一丝愧疚,他知道,当年的纷争不知连累了多少无辜之人。

李世民心中更加好奇:“哦?那你可曾为官?”王二摇了摇头:“不曾。我性子闲散,不喜官场的束缚,还是开酒肆自在。”

李世民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既然王二不愿提及过往,自己也不必强人所难。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世民又接连几次微服来到醉仙楼。他每次都找王二聊天,从天文地理到风土人情,无话不谈。王二的见识渊博,见解独到,常常能给李世民带来新的启发。李世民对王二越来越欣赏,也越来越信任。

这天,李世民又来到醉仙楼,却发现王二的神色有些凝重。他心中一动,问道:“掌柜的,出什么事了?”王二犹豫了片刻,说道:“客官,不瞒你说,最近西市来了一伙恶霸,他们欺压商户,收取保护费,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李世民听后,脸色沉了下来:“竟有此事?官府不管吗?”王二叹了口气:“官府也管过,可这伙恶霸背后有靠山,官府也奈何不了他们。”房玄龄在一旁说道:“陛下……客官,这件事交给我们处理吧,保证让这些恶霸得到应有的惩罚。”

李世民点了点头:“好。玄龄,你立刻派人去调查此事,一定要查清楚这伙恶霸背后的靠山是谁,绝不姑息。”房玄龄领命后,便悄悄离开了醉仙楼。

李世民看着王二,说道:“掌柜的,你放心,用不了多久,这些恶霸就会被铲除,西市又会恢复往日的平静。”

王二感激地说:“多谢客官。如果真能铲除这些恶霸,那真是西市所有商户的福气。”李世民笑了笑:“举手之劳而已。对了,掌柜的,你觉得当今陛下在处理这些事情上,做得如何?”

王二想了想,说道:“陛下能够关注百姓的疾苦,及时处理这些恶霸,说明陛下是一位心系百姓的好皇帝。只是,官场的腐败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清除的,还需要陛下持之以恒地努力。”李世民点了点头:“你说得很对。朕……我会记住你的话。”

几天后,房玄龄向李世民禀报,那伙恶霸已经被全部抓获,他们背后的靠山是户部的一位郎中。李世民下令将那位郎中革职查办,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严惩。西市的商户们得知后,都欢呼雀跃,对李世民更加爱戴。

李世民再次来到醉仙楼时,王二特意为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客官,多谢你帮我们铲除了恶霸。这桌酒菜,就算我请客。”王二笑着说道。李世民也不推辞,与王二一同坐下喝酒聊天。

“掌柜的,你有没有想过重新读书做官,为国家效力?”李世民问道。王二摇了摇头:“不了。我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开酒肆虽然辛苦,但却自由自在。而且,我觉得在这里,也能为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李世民心中十分敬佩:“你能有这样的想法,真是难得。很多人都想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却不知道,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王二笑了笑:“客官说得是啊。只要心中有百姓,无论在哪里,都能为百姓做事。”

两人聊得十分投机,不知不觉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李世民站起身,说道:“掌柜的,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今日多谢你的款待。”王二也站起身:“客官客气了。欢迎你下次再来。”

李世民走出醉仙楼,回头看了一眼灯火通明的酒肆,心中感慨万千。他觉得,这次微服私访收获颇丰,不仅听到了百姓的真实评价,还认识了王二这样一位有见识、有担当的普通人。

回到皇宫后,李世民立刻召集大臣们开会。他在会上说道:“朕近日微服私访,看到百姓们安居乐业,心中十分欣慰。但同时,朕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官场的腐败、恶霸的横行。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尽快解决,不能让它们影响到贞观盛世的局面。”

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李世民认真听取了大臣们的建议,并下令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强对官场的监管,严厉打击恶霸势力。

与此同时,李世民也没有忘记王二。他觉得王二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虽然不愿为官,但也应该给予他一些奖励,以表彰他的正直和智慧。于是,他下令内侍带着千两黄金,前往醉仙楼赏赐王二。

内侍来到醉仙楼时,王二正在忙碌。当他得知内侍是来赏赐自己时,心中十分惊讶。“公公,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酒肆老板,何德何能接受陛下的赏赐啊?”王二说道。

内侍笑着说:“王掌柜,陛下十分欣赏你的才华和品性,这千两黄金是陛下对你的奖励,你就收下吧。”

王二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收下了黄金。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赏赐,更是陛下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经营醉仙楼,为百姓提供一个良好的饮酒聊天场所,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长安,人们都对王二羡慕不已。有人说王二走了狗屎运,随口说句话就能得到千两黄金;也有人说王二有真才实学,得到陛下的赏赐是实至名归。醉仙楼也因为这件事,生意变得更加火爆。

可王二却并没有因为得到赏赐而变得骄傲自满。他依旧像往常一样,每天早早地开门营业,热情地招待每一位客人。

有人问他得到千两黄金后有什么打算,他笑着说:“这些黄金,我会用来改善酒肆的环境,提高酒肆的品质,为客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李世民得知后,对王二更加欣赏。他觉得,王二不仅有见识,还有一颗平常心,这在当今社会是十分难得的。他决定,以后要多微服私访,多接触像王二这样的普通人,了解百姓的真实需求,为百姓做更多的实事。

这天,李世民又来到醉仙楼。王二看到他,连忙迎了上去:“客官,您来了。快请坐。”李世民坐下后,说道:“掌柜的,最近酒肆的生意不错啊。”王二笑了笑:“托陛下的福,生意确实比以前好了很多。”

“朕这次来,是想和你聊聊。”李世民说道,“最近朝中发生了一些事情,朕有些拿不定主意,想听听你的看法。”王二连忙说道:“客官请讲,只要我知道的,一定知无不言。”

李世民说道:“最近有大臣建议朕扩大疆域,出兵攻打高句丽。你觉得朕应该答应吗?”

王二想了想,说道:“客官,攻打高句丽虽然能够扩大疆域,但也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今贞观盛世刚刚形成,百姓们好不容易过上安稳的日子,若是发动战争,恐怕会让百姓再次陷入苦难之中。”

李世民点了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朕也担心发动战争会影响到百姓的生活。可高句丽屡次侵犯我国边境,若是不加以惩戒,恐怕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

王二说道:“客官,臣觉得可以先派人去高句丽谈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果高句丽能够认错道歉,不再侵犯我国边境,那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他们冥顽不灵,再出兵攻打也不迟。”

李世民心中豁然开朗:“你说得对。朕应该先尝试谈判,而不是直接发动战争。多谢你的提醒。”王二笑了笑:“客官客气了,我只是随口说说而已。”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李世民便起身告辞。回到皇宫后,李世民采纳了王二的建议,派人去高句丽谈判。经过一番努力,高句丽最终答应不再侵犯唐朝边境,并向唐朝进贡。一场可能发生的战争,就这样被避免了。

李世民对王二更加信任,经常在微服私访时找王二聊天,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王二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李世民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大臣开始对王二产生了不满。为首的便是太尉长孙无忌,他认为王二出身不明,却屡次干预朝政,甚至影响皇帝的决策,这对朝廷来说是极大的隐患。长孙无忌联合了几位老臣,暗中谋划着如何除掉王二。

他们先是派人在长安城内散布谣言,说王二是前太子李建成的余党,潜伏在京城是为了伺机报复;又说王二利用醉仙楼作为据点,勾结江湖势力,意图不轨。

这些谣言越传越广,连后宫的嫔妃都有所耳闻。有一次,皇后甚至在李世民面前提起:“陛下,外面关于王掌柜的谣言甚嚣尘上,您还是多加提防为好。”

李世民起初并不相信这些谣言,但长孙无忌等人不断在他面前进谗言,还拿出一些“证据”——几张伪造的王二与江湖人士往来的书信。

李世民心中的怀疑渐渐加深,他虽然欣赏王二的才华,但也深知宫廷斗争的险恶,不得不小心谨慎。

李世民起初并不相信这些谣言,但说的人多了,他心中也开始有些怀疑。他决定亲自去醉仙楼,看看王二到底是不是像谣言中说的那样。

这天,李世民再次微服来到醉仙楼。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找王二聊天,而是找了个隐蔽的位置坐下,观察着王二的一举一动。他看到王二依旧像往常一样,热情地招待客人,没有丝毫异常的举动。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华丽衣服的男子来到醉仙楼。他径直走到王二面前,说道:“王掌柜,我家大人有请,想和你商量一件事。”王二皱了皱眉:“不知是哪位大人?我与他素不相识,有什么事好商量的?”

男子说道:“王掌柜就别管是哪位大人了,你去了就知道了。我家大人不会亏待你的。”王二摇了摇头:“对不起,我还要做生意,恐怕不能跟你去。”

男子脸色一沉:“王掌柜,你别给脸不要脸。我家大人能请你,是给你面子。你若是不去,后果自负。”

李世民看到这一幕,心中顿时明白了,这可能是有人故意设计陷害王二。

他立刻站起身,走到王二身边,对那个男子说道:“你是什么人?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在这里威胁人?”男子看到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不屑:“你是什么东西?也敢管老子的闲事?”

房玄龄早已悄悄跟在李世民身后,他见状,立刻上前一步,厉声说道:“大胆狂徒,竟敢对陛下不敬!”男子听到“陛下”二字,顿时吓得脸色苍白,跪倒在地:“陛下饶命!臣……臣不是故意的……”

李世民看着跪倒在地的男子,冷声道:“说,是谁派你来的?”男子颤抖着说:“是……是户部侍郎李大人派我来的。他让我引诱王掌柜去他府上,然后诬陷他勾结外戚,意图不轨。”

李世民听后,脸色更加阴沉,他知道户部侍郎李大人是长孙无忌的心腹,这件事恐怕与长孙无忌脱不了干系。

“玄龄,立刻派人将李侍郎抓起来,严加审讯,务必查出背后指使者!”李世民下令道。房玄龄领命后,立刻派人去抓捕李侍郎。审讯很快有了结果,李侍郎起初还想狡辩,但在酷刑面前,终于供出了长孙无忌。

李世民得知后,心中十分愤怒。长孙无忌是他的大舅子,也是他的开国功臣,没想到竟然会因为嫉妒而设计陷害王二。他召来长孙无忌,当面质问。

长孙无忌见事情败露,连忙跪地求饶:“陛下,臣一时糊涂,被嫉妒冲昏了头脑,求陛下饶臣一命!”

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心中满是失望:“长孙无忌,朕念你有功,今日饶你一命,但你必须辞去太尉之职,回家闭门思过!”长孙无忌连忙谢恩,狼狈地退了出去。

房玄龄领命后,立刻派人去抓捕李侍郎。王二看着李世民,心中满是感激:“多谢陛下为臣做主。”李世民笑了笑:“掌柜的,让你受委屈了。朕知道你是清白的,那些谣言都是有人故意散布的。”

经过这件事,李世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朝堂上依旧存在着一些奸佞小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设计陷害忠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彻底清除这些奸佞小人,让朝堂变得更加清明。

他对王二说道:“掌柜的,以后若是再有人找你麻烦,你直接派人告诉朕,朕一定为你做主。”王二感激地说:“多谢陛下。臣一定会记住陛下的话。”

从那以后,李世民更加重视对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严厉打击奸佞小人,提拔正直有才华的官员。贞观盛世的局面也越来越稳固,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而王二的醉仙楼,也成为了长安城中一个特殊的地方。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来这里喝酒聊天,谈论朝政。王二也总是热情地招待他们,偶尔还会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他的名字,也随着贞观盛世的故事,被人们永远地铭记在了心中。

就在李世民以为朝堂清明、天下太平之时,王二却突然找到了房玄龄,递给他一封密信。密信中写道:“陛下近日所患眼疾,并非普通病症,而是有人暗中下毒。下毒之人,就在陛下身边。”

房玄龄看完密信,脸色骤变,王二怎么会知道陛下患眼疾?又怎么会知道有人下毒?

房玄龄立刻将密信呈给了李世民。李世民看完密信,心中大惊。他最近确实患上了眼疾,视力越来越模糊,太医们也查不出原因,只说是劳累过度所致。没想到,竟然是有人暗中下毒!

“玄龄,你立刻派人去调查此事,一定要查清楚是谁下的毒。”李世民脸色阴沉地说道。房玄龄领命后,立刻展开了调查。他首先从李世民身边的人入手,逐一排查。

王二也来到了皇宫,向李世民详细说明了情况。原来,王二年轻时曾师从名医孙思邈,学过几年医术,对毒物有深入的研究。

他上次看到李世民时,就发现李世民的脸色晦暗,眼白处有细微的青黑色斑点,这是中了慢性毒药“牵机引”的征兆。

“牵机引”是一种罕见的毒药,无色无味,服用后初期症状不明显,只会让人感到视力模糊、精神萎靡,久而久之便会深入骨髓,无药可解。

王二心中大惊,连忙暗中调查。他通过当年救下自己的家仆,联系上了宫中一位曾受过王家恩惠的老太监。

从老太监口中得知,李世民最近经常饮用一种由皇后身边的贴身宫女小翠熬制的“安神汤”。王二立刻将目标锁定在小翠身上。

他派人跟踪小翠,发现她每隔几日就会去宫外的一家药铺购买药材,而其中一味药材“乌头”,正是制作“牵机引”的主要原料之一。

进一步调查后发现,小翠的父亲曾是李建成麾下的将领,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的士兵杀死。小翠入宫后,一直伺机为父报仇。

长孙无忌得知后,便暗中联系小翠,许诺她若能毒死李世民,就帮她为父报仇,还会给她一大笔钱财。小翠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便答应了长孙无忌的要求。

王二心中怀疑,便暗中派人去调查那位宫女。结果发现,那位宫女竟然是前太子李建成的旧部,她一直对李世民心怀怨恨,想要为李建成报仇。于是,她便利用熬制补品的机会,在里面下了慢性毒药。

李世民听后,心中十分愤怒。他没想到长孙无忌竟然如此狠毒,为了权力,不惜勾结宫女下毒谋害自己。他立刻下令将小翠抓起来,严加审讯。小翠在证据面前,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还供出了长孙无忌是幕后主使。

李世民派人将长孙无忌再次召入宫中,拿出小翠的供词。长孙无忌见无法抵赖,只能跪地求饶:“陛下,臣一时鬼迷心窍,求陛下再给臣一次机会!”

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眼中满是失望和愤怒:“长孙无忌,你身为开国功臣,又是朕的外戚,竟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朕若再饶你,如何对得起天下百姓!”

最终,李世民下令将长孙无忌流放岭南,永不录用。小翠也被判处死刑。处理完这件事后,李世民长长地叹了口气,他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人竟然会背叛自己,若不是王二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他看着王二,真诚地说道:“王掌柜,这次多亏了你,朕才能躲过一劫。你不仅是朕的恩人,更是贞观盛世的恩人啊。”

经过这件事,李世民对王二更加信任和感激。他说道:“王掌柜,这次多亏了你,朕才能躲过一劫。你真是朕的救命恩人啊。”王二说道:“陛下言重了。臣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能够为陛下效力,是臣的荣幸。”

李世民看着王二,心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王掌柜,你既有才华,又有医术,不如入宫为官,担任太医院院判如何?这样,你就能更好地为朕和百姓们服务了。”

王二犹豫了片刻,说道:“陛下,臣还是喜欢开酒肆的生活。不过,臣愿意在太医院兼任顾问,为太医院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李世民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朕任命你为太医院顾问,随时为朕和太医院提供咨询。”王二连忙谢恩:“多谢陛下。臣定当尽心尽力,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从那以后,王二便开始在太医院兼任顾问。他凭借着自己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为太医院解决了很多难题,也为李世民治好了眼疾。同时,他依旧经营着醉仙楼,这里依旧是长安城中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下令修建凌烟阁,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中。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名臣都在其中。

李世民还特意提起了王二,说道:“王二虽然不是朝中大臣,但他对朕、对贞观盛世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功绩也应该被铭记。”

于是,李世民下令将王二的名字刻在凌烟阁的石碑上,与二十四位功臣并列。虽然没有画像,但这也是对王二最大的肯定和褒奖。

王二得知后,心中十分感动。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酒肆老板,能够得到这样的荣誉,是陛下对自己的信任和厚爱。

晚年的李世民,身体越来越差。他经常会想起王二的那句“功过自有青史评”,心中也渐渐释然。他知道,自己一生有功有过,至于如何评价,就留给后人吧。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太子李治继承皇位,是为唐高宗。唐高宗对王二也十分敬重,继续让他担任太医院顾问。王二依旧像往常一样,经营着醉仙楼,为百姓们服务。

多年后,王二去世了。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在醉仙楼的旁边修建了一座祠堂,供奉着他的牌位。祠堂前的石碑上,刻着李世民当年赏赐给他的千两黄金的故事,也刻着他那句著名的“功过自有青史评”。

醉仙楼依旧在长安西市经营着,来来往往的客人,都会听到关于王二和唐太宗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讲述了一位帝王的虚心纳谏和一位酒肆老板的正直智慧,更讲述了贞观盛世下君臣和谐、百姓安乐的美好景象。

功过是非,自有历史来评判。但唐太宗李世民和酒肆老板王二的故事,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它告诉我们,无论身份高低贵贱,只要心怀百姓,正直善良,就一定能够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而那七个字“功过自有青史评”,也成为了一句名言,时刻提醒着后人,要以史为鉴,不忘初心,努力做一个对社会、对百姓有用的人。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