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上海陆家嘴几家金店晚上还在排队。柜台上小金豆、金条被一件件拿走,店员不停补货。国际金价又摸到年内高位,国内牌价跟着上冲。各路资金的目光都盯在了“金子”这一个字上。关于到底还能不能买的争论,也在柜台前、群聊里同时。
先说一个硬事实。过去一年里,金价多次刷新纪录附近,背后不止一个推手。美国加不加息、美元强不强,一直在来回摇摆,再加上多地冲突反复,大家更愿意找个相对踏实的避风口。结果就是,钱往黄金这儿靠。民间买得热,但真正托起底部的,其实是官方的钱包。
世界黄金协会的统计摆在那儿:2023年,各国央行净买入超过1000吨,创历史纪录。到了2024年上半年,净买入大约483吨,力度依旧不小。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外汇储备里大约三千亿美元被西方冻结,让不少国家心里一紧。因为这个,一些央行开始分散储备,美元少一点,黄金多一点。这股稳稳的买盘,给了市场明确信号。
简单评一句。央行不是短线客,买了就放着,这类长线资金对价格的支撑更稳。同样,这也在告诉我们,黄金正在被当作“保险”,而不只是投机的筹码。保险的价值高的时候,保费通常也不便宜。民间投资就容易出现追涨。
把镜头拉回国内。很多品牌的牌价明显抬升,和年初相比涨了不少,一些热销款还出现断货。金店里人挤人,隔壁券商APP里,黄金ETF成交也放大。另外,A股里的黄金板块同样跟涨,矿企和冶炼企业的股价同步走。因为这个,买的人越多,热度就越高。结果,情绪又进一步推价格。
再看买的人。上了年纪的,重在保值,买根金条揣着心里踏实。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考虑的多是抗通胀和流动性,能随时卖得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开始“攒金豆”,一颗一颗地攒,既能存钱,也有参与感。“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在起作用。价格越上去,越怕错过。
热闹之下,也有误区。不少人冲进金店买的是首饰,忽略了品牌溢价和工费。同样重量,首饰的到手价和回收价差一大截,很难当作纯投资。如果是投资,工具要分开看。另外,一些所谓“保值回购”的细则也要盯紧,手续费、折旧、成色,细节里容易踩坑。
说点风险的历史。2020年8月,国际金价冲到2075美元/盎司附近,后来一路回落,很多人被套了一年多。这告诉我们,黄金也会涨跌,不是单边。当市场情绪从“怕错过”变成“怕套住”,价格回撤会很快。高位波动本来就大,短线资金来来去去。
再提醒两句本质。第一,黄金不会生息,不付利息,不分红,靠的是价格波动。第二,推它上去的因素,也可能把它拉下来。比如冲突缓和,或者美元重新走强,资金就会撤。央行的买入节奏也可能放慢。结果,价格就容易回调。
那普通人该怎么做?先把目的说清楚。是保值,还是短线?能不能拿三五年?如果是保值,分批买,别追着最高点冲。如果是投资,工具尽量简单透明。银行金条、积存金、黄金ETF,都比首饰更合适,手续费低,变现也方便。
仓位怎么管?同样简单。别把所有钱都押在黄金上,做成资产里的一个部分就好。然后按月定投或分批,涨太快就慢一点,跌下来再接一点。设个止盈止损,别让情绪带着走。盯住几个关键变量,美联储的利率路径、美元强弱、各地冲突进展、央行买入数据。
还有一个容易忽略的点。国内首饰牌价高,回收却按基础金价来算,中间的差额要靠时间和耐心去“抹平”。买来送人和佩戴可以,买来赚钱就难了。同样,所谓“0工费”“换新”,背后也可能是把费用换个名目收。看清合同,再掏钱。
再说说时间维度。黄金更像慢功夫,短期要赚快钱很难。你真想博波段,也要做好节奏错位的准备。多看看数据来源,世界黄金协会的月报、季度报告都能免费查。因为这个,消息面来得快,事实核实要更快。结果,决策就不会只听传言。
别忽略外部扰动。美国大选年,政策口径有时一天一个样;欧洲那边军费、能源也在变;中东和东欧的火点也没灭。这些新闻会直接影响盘面。同样,国内外监管对黄金交易规则的调整,也会影响你的买卖。策略要留有余地。
夜里九点多,南京新街口一家金店,店员把空托盘收走,一个年轻人掂了掂手里的小金豆,签字、付款、装袋,转身进了地铁口。下一次他走进这家店,是继续每月买一颗,还是先等等,看完下个月的数据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