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美媒曝惊天秘闻!海豹突击队曾潜入朝鲜,目标竟是金正恩?

最近纽约时报扔了个大炸弹,爆出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在2019年搞了个超级机密的行动,直接潜入朝鲜境内,目标就是金正恩的通信系统。这事儿搁到现在才公开,闹得沸沸扬扬的。想想看,美朝关系那时候正处于微妙阶段,特朗普和金正恩刚在新加坡碰过头,表面上谈得热火朝天,但美国那边总觉得摸不准朝鲜的底牌。

情报部门说,朝鲜的核计划藏得太深,常规间谍根本插不进去,只能靠这种高风险的硬渗透来搞清楚金正恩的真实想法。结果呢?这行动不但没成功,还出了岔子,杀了几个朝鲜平民,任务直接黄了。整个过程听起来像间谍小说,但全是基于采访了20多个知情人士的实打实报道,包括前政府官员和现役军人。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背后的来龙去脉,纯干货,不带水分。

2018年,美朝关系突然转暖,朝鲜那边暂停了核试验和导弹试射,特朗普政府觉得机会来了。6月份的新加坡峰会,特朗普和金正恩握手拍照,承诺要推动去核化啥的,但美国情报圈子里头,大家都知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朝鲜的封闭程度高得离谱,边境管得死死的,招募线人几乎不可能,监听他们的高层通信也靠卫星和常规手段抓瞎。

金正恩这人,情报评估说他当时手头有大约50枚能打到美国本土的核弹头和导弹,还公开放话要扩大核武库,以防“美国挑衅”。特朗普上台后就把朝鲜核威胁当成头号外交难题,他需要直击要害的情报,才能在谈判桌上占上风。结果,美国情报机构搞出了个新玩意儿,一种电子设备,能在峰会期间拦截金正恩的通信信号。这东西小巧,但得有人亲手放到朝鲜境内合适位置才能用上。常规方式不行,只能动用特种部队。

这任务落到了海军海豹突击队第六小队的头上,特别是红队。这支队伍可不是吃素的,1980年成立,专干高难度渗透和反恐活儿。2011年他们就干了件大事,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突袭本·拉登,把基地组织老大给毙了。那次行动从阿富汗起飞,低空突入,面对武装守卫近距离交火,干净利落带回尸体。从那以后,第六小队成了美国特种作战的王牌,参与过中东好几场硬仗。

2018年秋天,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向上头汇报方案,评估了风险:万一暴露,不光砸了美朝谈判,还可能引发人质危机,甚至和这个核国家直接干起来。特朗普总统亲自过目,权衡再三,还是签了字批准。为什么这么冒险?因为情报空白太大,美国人觉得不搞清楚金正恩的意图,峰会就等于瞎谈。准备工作从那时候就开始,队员们在美国本土海域练了几个月,模拟寒冷水域登陆,研究朝鲜海岸的渔船规律,挑冬夜行动,那时候人少,海浪大,能盖住动静。

行动定在2019年初,正好赶上特朗普宣布和金正恩第二次峰会。计划是用核动力潜艇从夏威夷珍珠港出发,靠近朝鲜东海岸,然后放出两艘微型潜艇送队员上岸。红队12个人,带上设备和武器,潜艇深潜避雷达。执行那天,第一艘微型潜艇准时停海底,第二艘因为海流偏了点,调头时引擎有点声响。队员们下水,游到岸边,本来要找地方安放设备,结果突然冒出一艘小船,上面是朝鲜人捞贝类啥的。

通讯断了,队员们判断可能是巡逻,就开火了。事后检查,那些人没武器没制服,就是普通渔民。全都死了,队员们销毁证据,船烧了,尸体处理掉,然后求救撤退。核潜艇冒险进浅水接人,全速跑路,所有人安全脱身,但设备没装,任务彻底失败。整个过程不到一小时,卫星后来看到朝鲜那边军事活动多了起来,巡逻艇增加,岸上灯火亮堂,但朝鲜官方啥也没说,美方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们知道多少。

这事儿曝光后,五角大楼内部做了个机密审查,结论是开火符合交战规则,因为当时情况紧急,怕暴露。但话说回来,这不免让人觉得美国情报行动的底线在哪儿?特朗普政府批准了,却没告诉国会情报委员会那些关键人物。拜登上台后,2021年才补通知了国会高层。

这在华盛顿圈子里头闹出争议,因为法律和惯例要求总统在这种高风险行动上得通报国会监督,以防滥权。特朗普最近被记者问到时,说“我啥也不知道,头一回听说”。这话说出去,谁信啊?明明是他签的字。民主党参议员马克·华纳,情报委员会的头儿,说不能证实但强调国会监督的重要性。整个事件暴露了美国情报体系的灰色地带,总统权力大到能单干,但国会总想插一杠子。

放眼更大格局,这不是美国第一次对朝鲜下黑手。2005年,小布什时代,海豹队就用小型潜艇潜入过朝鲜,成功撤离,没公开报道。那时候核问题也紧张,但没出岔子。2019年这回,风险更高,因为美朝刚谈上头,特朗普的“个人外交”风格让情报部门觉得必须冒险补情报缺口。

结果呢?河内峰会2月底开,谈拆核设施和解除制裁,分歧太大,直接散了。从那以后,美朝关系直线下滑,朝鲜恢复导弹试射,核计划照扩不误。情报评估说,现在朝鲜核弹头可能更多,导弹范围覆盖美国全境。这行动没帮上忙,反而可能加剧了对立,虽然朝鲜没公开反应,但内部肯定警铃大作。

美国情报社区对朝鲜的挑战从来不小。朝鲜情报网小,忠诚度高,叛徒少见。卫星能拍照片,网络监听难,因为他们用老式系统。像这种物理渗透,是最后手段,但成本高,失败率不低。第六小队红队经验丰富,成员有狙击爆破专家,但面对未知变量,总有意外。

这次失败后,他们没受公开处分,继续干其他活儿,好些人后来退役去私人安保公司。特朗普呢?2020年败选下台,现在卷土重来,这旧账又被翻出来,影响他的国家安全形象。金正恩那边,继续领导朝鲜,推进核力量,公开回应外部压力。整个事件提醒大家,情报战从来不是干净事儿,背后是地缘博弈的冰山一角。

这报道为什么现在爆?纽约时报采访了20多人,花了好几个月挖,2025年9月5日一刊,时机选在特朗普竞选关键期。政治意味浓,但事实摆那儿。事件虽小,却串起美朝对抗史:从克林顿时代导弹危机,到奥巴马战略耐心,再到特朗普极限施压。

情报是核心,渗透是手段,但失败总有代价。这事儿接地气地说,就是大国博弈的缩影,美国想当老大,得付出汗水和血本,但朝鲜也不是软柿子。未来半岛怎么走,谁知道呢?但这绝密行动的曝光,至少让大家看清了冰山下的暗流。

意昂体育